• 社会自治规则探讨——兼论社会自治规则与国家法律的关系

    薛刚凌;王文英;

    社会自治规则是社会自治组织行使社会公权力,规定自治事项,规范成员行为的重要载体和集中体现,并直接决定了社会自治秩序的建构。其可分为授权性规则和自主性规则,其中前者是法律的延伸,具有法的属性;而后者更接近公法契约,不属于法的范畴。其调整范围主要是专业类、行业类和利益类事项,不能涉及法律保留事项。就效力而言,自主性规则具有契约性和自律性,但不具有法律的强制力,只有在法院确认其合法有效后,才能强制执行。社会自治规则与国家法律之间既有互动的一面,也有监督保障的一面,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有效建构理性的国家和社会秩序。

    2006年01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8 ] |[阅读次数:0 ]
  • 社团规章的行政法法源性论说

    方洁;周兴;

    社团规章为局部性公益、公共责任、公共事务配置公权力,在公私法交织中具备公法倾向,从而构成行政法渊源的有机成分。社团规章与国家法有某种接合,由此可将社团规章区分为自主型规章与传接型规章,分别具有不同的强制力与说服力。在分析社团规章与国家法的关系时,应注意到冲突规则的原则与例外。

    2006年01期 9-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5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德国法律保留原则论析

    邓毅;

    德国传统法律保留原则只具有规范行政的单面意义,是行政法律保留;而现代法律保留原则具有规范行政与立法的双面意义,既是行政法律保留,也是立法法律保留。行政法律保留是所有议会立法型的法治国家的共通要求,而立法法律保留则是德国基本法上的授权明确性条款和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发展的重要性理论的产物,是颇具德国个性的法律制度。对于德国现代的立法法律保留,应当予以全面的观察。

    2006年01期 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2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8 ] |[阅读次数:0 ]
  • 从裁量二元论到裁量一元论

    王天华;

    裁量二元论长期以来是行政法领域中的支配性理论,它把裁量问题与法律问题作为各自独立的二元来理解;裁量一元论正好相反,它认为裁量问题与法律问题并非各自独立的二元,根本不存在不受法律拘束的自由裁量。裁量一元论自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大陆法系国家法院对行政裁量态度的转变而逐渐抬头;20世纪后期以来,更有取代裁量二元论之势。这一现象意味着大陆法系国家行政裁量观念发生了质变,其直接原因是“裁量滥用”法理的展开,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是法治国家理念的质变。

    2006年01期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26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0 ] |[阅读次数:1 ]
  • 在权力与权利夹缝中生存——我国行政审判法官职业理念分析

    殷志文;

    从事行政审判的法官,穿行于行政权、司法权与公民权之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职业理念。这种理念是在我国法院制度现代化进程中形成的,它是以法官职业为基础,充分利用本土法律文化资源的结果。

    2006年01期 30-3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法律地位

    潘波;

    在开发区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法律地位不明确便是其中之一。把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归类为“法律、法规授权组织”或“派出机构”都明显不妥,而将其界定为一级政府的派出机关更符合实践现状。应积极推进相关立法,明确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并加强其在职责权限、机构设置、领导体制和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以适应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

    2006年01期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8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住宅权行政法保护缺失分析

    肖泽晟;

    住宅权作为宪法规定的一项自由权,尚未扩张到生存权意义上的公民“对住宅”的权利,对该权利的保护,目前还是行政法的盲区。即使是对自由权意义上的住宅权的保护,我国的行政法也存在很多缺陷:一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在保护公民的住宅免受他人非法侵入上还存在住宅范围不清、“非法侵入”的标准不明等缺陷;二是《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土地管理法》在尊重公民住宅权上也存在不少疏忽;三是住宅权事实上是一种没有救济的权利,目前只能将住宅权降格为财产权并依据《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获得很少的救济。

    2006年01期 4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0 ] |[阅读次数:0 ]
  • 行政评价法制度初探

    周实;刘宁;

    行政评价,又称政府绩效评估,我国对行政评价法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美国、日本等国的行政评价法发展比较成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评价制度,值得我国借鉴。行政评价法的体系,可尝试从评价主体、评价对象、指标与标准、评价报告书的编制、评价程序等方面构建。

    2006年01期 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4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论行政接管的法律规制

    吴卫军;石俊峰;

    行政接管是政府应对和处置金融机构和其它重要行业企业危机的行政强制措施,它的实施极易侵害被接管方及第三方的合法权益,目前我国法律对行政接管的规定很不完善。行政接管应定性为一种行政即时强制,我国应当通过制定《行政程序法》并结合有关单行立法的规定,从实体与程序两个层面对行政接管进行全面的法律规制。

    2006年01期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6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乡镇公共服务中的行政合同研究

    左然;

    行政合同在乡镇政府行政管理中的运用,标志着我国基层政府管理方式由单一行政管理手段向法律管理手段的重大转变。引起乡镇政府行为方式转变的深刻原因,一是以取消农业税费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二是乡镇公共服务和公益事业发展体制的改革。由于乡镇文化环境及干部的认识和管理水平的限制,在运用行政合同中存在诸多问题,这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并加以完善,以推动这场重要变革。

    2006年01期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5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税务行政中的契约理念及其体现——以平等、协商为核心

    赖超超;蔺耀昌;

    税收的本质是人民与国家间的“契约”,而契约所蕴涵的平等、协商等理念正是我国当代税务行政中的稀缺品质。平等理念拓展了长期局限于纳税人间的传统平等观,将平等延伸至税务机关,重视实质平等。协商理念蕴涵双向交流与沟通之意,体现了对行政相对人意志表达的尊重倾向,也将为单一的权力行政手段增添活力与弹性。平等、协商理念对于提升纳税人主体地位、增进税收公平、改善征纳关系、实现高效行政都颇具现实意义。

    2006年01期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论行政程序中行政契约约定自愿强制执行之法律效果

    王忠一;

    在台湾,行政契约约定迳受强制执行,在适用要件上放宽规定,在执行程序上却谨守中立,规范之一贯性受到挤压。而在德国,一方面容许缔结水平关系之行政契约,不受任何限制;另一方面严格限制隶属关系行政契约之要件与内容,并规范其不经司法讼争迳受强制执行之可能性,以强化并贯彻行政处分之作用与功能,值得参考。

    2006年01期 7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5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个人信息保护法制管窥

    吕艳滨;

    现代意义的隐私权乃是一种“个人信息控制权”,因此有必要对收集、利用、保存、传播他人信息的行为全面进行规范,许多国家先后制定了个人信息保护法。在立法模式上,根据是否以一部法律对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的个人信息处理行为进行规范,分为总括和分离两种模式。在立法内容上,“OECD劝告”曾确立个人信息保护的八项原则,同时个人信息主体的权利可具体化为五项权利。另外,对特定行业制定特别规定是普遍采取的做法。

    2006年01期 87-91+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6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0 ] |[阅读次数:0 ]
  • 高等教育领域行政法问题研究之回顾与前瞻

    程雁雷;

    行政法学界对高等教育领域的行政法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来,关注程度渐高,研究力量渐强,学术成果渐多,已成为行政法学研究的一个新的亮点。在这一过程中,公民的维权诉求、司法审判的突破和行政法学者的直接参与无疑发挥了重大作用。在中国走向法治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政府管理和高校治理出现的新问题将更多地被提到法律的层面,行政法学研究也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高等教育行政法学研究将呈现出由研究内部问题到研究外部问题、从局部研究到系统研究、由关注司法实践到关注立法完善、由依托一般原理到构建部门体系的趋势。

    2006年01期 92-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8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4 ] |[阅读次数:0 ]
  • 行政救济法上不停止执行原则的再思考

    许炎;

    行政法上的不停止执行原则是行政救济制度中的一项特有原则。从比较法上看,无论采取停止执行或不停止执行,域外制度设计一般认为其在性质上属一种暂时权利保护措施,以达到救济的有效性。我国确立不停止执行原则的基础在于维护公共利益,缺乏救济过程中对个人权益的保护。我国立法需因应现实,修正确立基础,明确行政救济对个人权益保护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针对立法问题予以修正,确立复议或诉讼期间行政行为停止执行原则,构建法院和行政机关的停止执行程序。

    2006年01期 101-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论课予义务诉讼——对行政不作为的救济形式

    吴华;

    行政不作为对行政相对方权益造成侵害的情况日益严重。借鉴域外经验,从诉讼经济原则出发,对行政不作为的司法救济宜适用课予义务诉讼。课予义务诉讼可分为不纯粹的不作为之诉和纯粹的不作为之诉两种,分别适用不同的诉讼要件、审理方式和举证责任。对课予义务诉讼,法院可作出履行判决或驳回诉讼请求的判决。

    2006年01期 110-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行政归责成立要件的筛选

    王正斌;

    概念是具有阶层性的,行政归责的成立要件应是处于同一阶层的概念。据此,在事实要件方面可以排除处于不同阶层的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和因果关系,仅保留损害要件。违法性要件是必需的,应从法律责任可分为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两种类型来理解。违法应当是客观违法,因此理论上过错要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综上,行政归责的成立要件有且仅有三个:损害要件;违法性要件;过错要件。

    2006年01期 12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浅议《行政复议法》第9条适用中的几个问题

    林俊盛;

    《行政复议法》第9条是关于申请期限的规定。对于如何适用该条规定,在复议和审判实践中存在一些不同的认识。从保障公民救济权利的立法目的出发,应在现有法律条文的基础上,尽量作出有利于申请人的解释,尽可能使案件进入实体审理。

    2006年01期 126-130+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行政裁判中的利益衡量——以个案为基础对《若干解释》第58条的注释

    王怀章;朱晓燕;

    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冲突是众多行政案件的实质所在,利益衡量方法为此种冲突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作为利益衡量在行政诉讼中的具体运用,《若干解释》第58条是一个无奈而理性的选择。当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但公共利益在个案的利益衡量中取得优先时,确认违法判决能够实现总体利益最大化,是协调利益冲突的最佳方案。

    2006年01期 131-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中日《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修改研讨会综述

    高辰年;

    2006年01期 138-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7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投稿须知

    2006年01期 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