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周户;李大勇;
行政许可是一种涉及知识性、规范性、专业性、政策性的综合性行政活动,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在许可决定作出过程中已经开始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掌握技术规范、标准的专业技术组织而言,其与行政许可机关的关系,法律地位、法律责任的归属不仅会影响到行政许可本身的公平正当,而且会对正确认识市场、社会、政府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2010年02期 No.70 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5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郭为禄;冯望;
自治不仅仅是大学的一种权利,更是大学的责任担当。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大趋势下,将对大学自治诉求的回应上升到制度环境供给的层面,需要通过对管理与自治间衡平机制的探索,从理念、职能和法律上的衡平以及大学内部的衡平,将有限的"大学发展资源"得以公平、有效地配置,从而真正回应大学在新时期渴望新发展的自治诉求。
2010年02期 No.70 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6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邹伟;王芳;
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依法行政有了明显进展,但在外部要求依法行政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政府自身依法行政的动力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进展不平衡,工作力度有自上而下呈现逐级递减的趋势。本文以贵州为例进行分析,试图在查找出阻却贵州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的原因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性制度设计,激发地方政府,特别是市、县两级基层政府依法行政动力。*
2010年02期 No.70 1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6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王士如;郭倩;
公共利益的界定和补偿标准的确定是城市房屋征收与拆迁立法的两大难题。公众参与具有约束公权力、保障私权利之功能,是合理界定公共利益、确定补偿标准的有效途径。因此,将公众参与中的听证和协商机制引入"新《条例》",有助于走出城市房屋征收与拆迁的立法困境。
2010年02期 No.70 2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1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解志勇;
撤诉是当事人对诉权进行处分的重要体现,也是法院终结诉讼的重要方式,目前甚至成为主要方式。有些是当事人自愿撤诉,有些是由于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而撤诉,也有的是当事人迫于压力撤诉。原因既有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又有政治体制的因素,还有行政诉讼制度设计本身存在的问题。所以,建构科学的行政诉讼撤诉制度对实现行政诉讼目的有重要意义。
2010年02期 No.70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陆伟明;
行政技术手段的采用包括决策和运用二阶段,传统上法律对行政技术手段的调控集中于其运用程序的合法性。然而如果行政机关选择了一个错误的、不合格的甚至无效的技术手段作为其实施行政行为的重要依据,那么当这一错误的行政技术手段被确立为标准而进行运用时,为其制定再完善的程序来监督也是徒劳无益的。应当通过确定行政技术手段决策的行政裁量属性,探求法律规制这种决策行为的可能性及其有效途径。
2010年02期 No.70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谭宗泽;
抵抗权在西方国家产生后,先后在政治层面、宪法层面以及行政法层面得到发展。由于无效行政行为存在理论上和实证上的困境,作为程序性权利的抵抗权也存在诸多困境。因此需要设计行政抵抗权制度构建的路线图,并创设相应的结构模型:在《行政程序法》中规定抵抗权制度,完善公民参与机制,以及在行政诉讼中建立"请求宣告无效之诉"制度。
2010年02期 No.70 4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1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王军;
当我们没有重视正当程序时,我们呼唤正当程序,把它视为是拯救行政法制时弊的灵丹妙药。但是,当我们引入正当程序时,却发现它在实践中屡屡失灵而形同虚设。人们不禁对程序开始失望。究其原因,在于某些行政机关对程序的垄断。必须打破这种程序垄断,方能实现程序的结果公正。这需要对我国现有程序进行深入的机制再造。首先,为了让信息公开落到实处,必须细化相关规定,分类分级立法设定公开细节,防止公开漏洞;扩大利害相关人的查询能力,包括帮助人数众多的利害相关人建立临时组织,以期实现信息公开的预期效果。其次,赋予程序参与相对人独立决定权,确保程序参与相对人独立完成一个或者多个程序环节,从而,摆脱程序主持人对程序的垄断。第三,当程序参与相对人人数众多时,在程序最后阶段应增加质疑和说明理由程序,一方面,可以在结果生效之前形成监督焦点,有利于发现错误,另一方面,避免了立即生效后,既有的错误被揭示所带来的政府公信力的削弱。
2010年02期 No.70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艾明;
我国盘查措施具有盘查对象的非特定性、临场遭遇性、即时性、直接强制性和短暂羁押性五个特征。在实践中要注意盘查与查验身份证、治安检查、日常监督检查和清查的区别。对盘查的法律性质要作二阶段的考察,其中的当场盘问、检查属于行政即时强制措施,而继续盘问已转变为一种有节制的警察行政调查措施。
2010年02期 No.70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7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林鸿潮;
2003年SARS危机之后,我国的公共应急体制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并不彻底,没有完全实现应急资源和应急力量的实质性整合,这种不彻底性及其后果在新近的突发事件应对实践中屡有表现。因此,在短时间内,我国的公共应急体制还将面临着再一次改革的任务,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真正建立起多元化的应急组织体系,彻底打破"条块分割",以建立一体化的应急指挥体系,明确应急管理的权责重心并以此为基础理顺纵向的府际关系。*
2010年02期 No.70 7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袁文峰;
法学对那些模糊而容易产生歧义的法律用语称为"不确定法律概念"。它们经常出现,并为适法者在具体个案中将其内涵加以明确。如果与他的专业知识联系起来,便可以将不确定法律概念分为涉及判断余地和不涉及判断余地两部分。前者应得到司法的尊重,后者应进行高密度的审查。在高教行政案件中也如此,另外,如果这类案件出现作答余地的问题,判断余地应该为其让路。
2010年02期 No.70 8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6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张道许;
我国对非法行医分别在刑法和行政法中做出规定,二者概念及内涵的本质区别是行政违法与犯罪。非法行医案件中行政违法与犯罪的界限,应从主体和客观方面予以准确界分。为了非法行医案件中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应完善案件移送与接受机制,规范案件移送中的证据转化,厘清行政处罚与刑罚的关系。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量化了非法行医中违法与犯罪的界限,有利于司法实践,但仍有不足之处。
2010年02期 No.70 8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6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王旭;
行政法裁判过程具有鲜明的利益权衡本质。在个案中如何作正当、有效的权衡,需要发展出一套适用于行政法裁判过程的方法,其具有自洽的命题体系与理论基础。以行政审判中对"滥用职权"的权衡与判断为例,可以深入认识和了解行政法权衡方法具体运用的步骤、顺序与思考的要素,从而有效地实现行政法审判结论的精准与妥当。同时要通过理论思考反思权衡方法本身的局限与问题。
2010年02期 No.70 9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7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