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松年;
<正>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途径、任务等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释。本刊特辟专栏,邀请四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具体涵盖法治政府评估标准、行政执法体制、行政执法程序以及司法体制改革四个方面,各抒所得,以飨读者。欢迎有更多作者加入。
2014年01期 No.85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8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法治政府评估"课题组;应松年;马怀德;
建立科学合理的法治政府评估体系和考核标准,衡量法治政府建设的进度,并发现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研发"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机构职能及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和行政决策、行政执法、政府信息公开、监督与问责、社会矛盾化解与行政争议解决、公众满意度调查等7个一级指标组成。经过一年多的观测和考察,课题组完成了对53个较大的市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评估并形成了首份《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13)。
2014年01期 No.85 3-10+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7K] [下载次数:4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4 ] |[阅读次数:0 ] - 周继东;
落实"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任务,对于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意义重大。深刻领会决定精神,对行政执法和执法体制的概念、当前行政执法的突出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所应遵循的原则、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等问题进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01期 No.85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4K] [下载次数:3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6 ] |[阅读次数:0 ] - 莫于川;
程序公正具有丰富意蕴和实践价值,须要通过科学完备和严格执行的程序法律规范予以实现;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是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的重要抓手,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经费由财政保障制度是釜底抽薪的有效举措,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重在细化移送标准和各方严格执行;要实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必须普遍树立以人为本、法治至上的观念,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程序法制;既往关于行政执法一般程序规范的地方探索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应在此基础上形成更多共识,推动统一行政执法程序立法。
2014年01期 No.85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2K] [下载次数:27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6 ] |[阅读次数:0 ] - 董皞;王堃;
司法是法治的基本保障。法治中国建设离不开建构科学、运行良好的司法体制的支撑与推动。然而,当前我国司法体制确远远滞后于法治中国建设的需要及民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因此,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司法体制改革的精神,明确新时期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着力从法治思维、司法内部管理体制、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司法权力监督机制等方面全面推进我国司法体制改革,乃法治中国建设的必然选择。
2014年01期 No.85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0K] [下载次数:2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刘剑文;
《税收征收管理法》是税法体系中一部重要的法律,对其进行妥适修改,能促进税务行政机关实现由管理到服务的转变,更好地保障纳税人权利。无论是基本理念,还是具体制度,发达国家在税收征管领域都有诸多经验值得我国镜鉴。对该法的进一步修改,应着力于改革"两个前置"和税务代理制度,建立涉税信息共享制度,并解决好与相关法律的衔接问题。根本上看,从理念到制度,都应体现出对纳税人权利的尊重与保障,实现税收征管领域的"良法美治"。
2014年01期 No.85 3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0K] [下载次数:49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1 ] |[阅读次数:0 ] - 杨小军;
法治政府的主张,是一个逐步发展成熟的过程。我们经历了依法办事、行政管理法制化、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四个发展阶段。法治政府的本质属性,是法律与政府的关系,即政府由法律统治并依法行政的政府形态。法治政府的特征是:权力法定;监督法定;行为法定;程序法定和责任法定。十八大后,我国法治政府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即基本建成法治政府新目标,三位一体建设,注重法治实践。
2014年01期 No.85 4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下载次数:2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2 ] |[阅读次数:0 ] - 章志远;鲍燕娇;
无论立足形式还是实质判断标准去观察,实践中大量存在的行政违法事实公布行为都属于一类新型的声誉罚。作为声誉罚的行政违法事实公布之所以倍受青睐,既源于行政执法机关在公益保障与私益侵害之间的权衡,也是传统法律文化中的耻感文化在行政执法活动中的延伸,更与信息规制工具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广泛运用息息相关。形式合法性的欠缺、适用范围的模糊以及程序的不规范是目前行政违法事实公布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有效防止行政违法事实的不当公布对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应当从法律依据、适用范围及程序设置等三个方面实现对这种新型声誉罚的法律控制。
2014年01期 No.85 48-53+14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6K] [下载次数:3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9 ] |[阅读次数:1 ]
- 钟瑞兰;
台湾地区"行政程序法"施行迄今已逾十年,"法务部"邀请专业人士以定期召开研商会议之方式研修该法。围绕"深化民主参与"此一主题,从强化听证功能、扩大陈述意见、建立法规命令公听制度等方面,修法已获致若干成果,期许得以建构融合理论与实务、兼顾私益与公益、更为务实可行之"行政程序法"。
2014年01期 No.85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7K] [下载次数:4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杨解君;陈咏梅;
行政合同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行政合同纠纷也不断增多,行政合同纠纷的解决却成为现实难题。立法的缺失、司法的矛盾和实践应用的混乱状况亟需改变,改变现状的有效解决办法就是寻求立法的统一、司法适用的统一,理论上需要打破公私法学科的固步自封,寻求公私法融通的理论支持。
2014年01期 No.85 61-6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下载次数:4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8 ] |[阅读次数:1 ] - 傅玲静;
德国透过解释之方式,在个别法领域中例外承认绝对的程序瑕疵,并在立法及司法实务上,特别在欧盟法的影响下,逐渐扩大绝对程序瑕疵之态样,赋予程序规定独立的意义及价值。我国台湾地区行政法学界及司法实务界对此较为陌生,但建立绝对程序瑕疵理论之契机,或许可由"司法院"释字第709号解释为始,作为在我国台湾地区发展绝对程序瑕疵理论之基石。
2014年01期 No.85 69-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1K] [下载次数:1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 江嘉琪;
我国台湾地区"行政程序法"施行十多年来,行政契约法制在学说和实务上已渐渐脱离行政契约与私法契约之区别瓶颈,而能进一步对行政契约的细节问题进行探索。但是,"行政程序法"对行政契约的规范相当简略,涉及个案契约争议时,仍须取决于个别行政法规具体规定,衡酌行政法原理原则,并准用民法规定,方能解决问题。深化行政契约法理论研究,进行行政契约法各论分析,建立行政契约总论与各论的完整体系,应是行政法学界共同的目标与任务。
2014年01期 No.85 8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7K] [下载次数:1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0 ] |[阅读次数:0 ] - 刘如慧;
征收相关协议之法律性质如何,在运用公私法契约区分理论时,应特别考虑各地法制脉络及社会背景之差异。就我国台湾地区的"协议价购"而言,需用土地人与土地所有权人之间并无私法自治、缔约自由之运作空间,故应评价为行政契约,有纠纷时应循行政诉讼程序解决。就我国大陆的"补偿协议"而言,由于补偿是公法上的弥补机制,是征收程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为典型的行政契约,亦应由行政庭依照《行政诉讼法》裁判纠纷。
2014年01期 No.85 89-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4K] [下载次数:7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解志勇;朱文奇;
私人会所是以发放会员卡方式,接受会员消费,且只向会员提供服务的服务性经营主体。近年来,私人会所成为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发地,这与私人会所监管缺失密切相关。因此,应该着重对私人会所会员卡发放行为和经营行为进行监管,明确监管主体、监管途径和手段,以及违反监管的制裁措施等。
2014年01期 No.85 99-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3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闫尔宝;
《行政强制法》对行政强制执行的界定与后续的强制执行程序、违法强制执行责任的规定之间存在不协调的问题,有必要从法律制度的角度对行政强制执行进行重新定位。行政机关自力执行时,应在行政决定的赔偿责任与行政强制执行的赔偿责任之间作出区分;在人民法院依申请强制执行时,要按照行政决定是否存在明显违法的情形来确定是人民法院单独承担赔偿责任,还是由人民法院与行政机关共同承担赔偿责任。
2014年01期 No.85 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7K] [下载次数:7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洪雷;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行政法学者对行政法和行政法学的发展趋势问题予以了关注,尤其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或直接或间接地对"新行政法"展开了讨论,"新行政法"成为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中的一个新热点。从行政法制度建构的新方向、行政法学研究的新视野这两个个方面,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和评论,并就中国行政法学的未来发展提出若干设想,具有现实意义。
2014年01期 No.85 112-119+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8K] [下载次数:67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4 ] |[阅读次数:2 ] - 崔俊杰;
行政审判体制改革应当回应社会转型时期行政纠纷化解的需要。通过引入相对独立的专家参与诉讼,可以发挥释明知识、分清责任、权衡利害、沟通情报和减缓双方对立情绪的作用,进而增强行政诉讼救济的可接受性和行政判决的公正性。专家参与行政诉讼并不否定法官的司法程序主导权和合法性审查权。专家参与的行政诉讼和解促进机制也因案件性质、难易程度与和解进程的不同而保有其自身的界限。
2014年01期 No.85 120-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7K] [下载次数: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一雄;
就传统行政法理论框架下的行政裁量而言,规范主义控权模式可能已经不再是绝对有效的裁量治理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以法律原则为取向的功能主义建构模式的改革,尤其在公私合作的大背景下,现行法规范的滞后性已无法满足私法行政形式多样化之需求,凸显这种超越僵硬规范主义的裁量治理模式尤为必要。在这一裁量治理模式的建构下,需要设定几个界限,贯彻法价值理念和行政法基本原则,从而实现法治框架内的行政行为形式选择裁量。
2014年01期 No.85 127-132+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6K] [下载次数:10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