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监管研究专栏

  • 中国药品审评法律制度的行政法改革

    宋华琳;

    药品审评作为行政许可的表现形式,是一种重要的事先规制手段。通过建构行政治理网络,厘清政府部门与技术审评机构的关系,强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的能力建设,合理配置中央和地方权力,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可以改进药品审评能力。通过制定药品审评程序规范,建构优先审评程序,完善沟通交流机制,恪守药品审评时限,可以简化和优化行政程序。未来应注意药品审评技术指导原则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制定适合中国实际需要的药品技术审评指导原则。《化学药品CTD格式申报资料撰写要求》的颁布,凸显了全球行政法及药品审评国际化的趋势。

    2014年03期 No.87 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下载次数:1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主持人语

    宋华琳;

    <正>近年来药品安全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议题,这和人民福祉、公众健康都息息相关。但在如此一个具有高度技术性、专业性的领域中,值此《药品管理法》修改初起、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处于抚今追昔之机,革故鼎新之期时,如何以行政法学理论为主轴,去直面药品监管中的问题,给出法律学层面的学理议论,给出切中要害的因应之道,就成为迫切的课题和难题。本组论文反映了新生代行政法学者关注行政法新发展,关注具体行政领域,关注法律制度改革的努力。宋华琳借助行政组织法、行政程序法、全球行政法理论,并间或以美国法为借镜,分析中国药

    2014年03期 No.87 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3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重构我国互联网药品经营监管制度——经验、挑战和对策

    胡颖廉;

    互联网药品经营出现于上世纪末,国外形成了多元主义、法团主义和国家主义三类监管模式。我国目前有第三方、B2B、B2C等经营类型,新业态不断涌现,然而安全状况不容乐观。现有监管制度存在立法位阶偏低、内容缺失、主体混杂和手段单一等问题。完全放开或彻底禁止互联网药品经营都不符合实际,应采取折衷的互联网药品经营监管模式。建议利用修订《药品管理法》和开展互联网药品经营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试点的契机,重构我国互联网药品监管制度的定位、理念、路径和手段。

    2014年03期 No.87 1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5K]
    [下载次数:20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4 ] |[阅读次数:0 ]
  • 日本预防接种行政与国家责任之变迁

    杜仪方;

    作为典型的风险领域,预防接种风险与收益并存。从1948年颁布《预防接种法》至今,日本预防接种制度目的从社会防卫走向个人防卫,预防接种行政也经历了从集中接种、强制接种走向个别接种、劝奖接种的转变,法律责任从无责任、民事责任转为损失补偿和国家赔偿责任。上述变革是日本预防接种理论和实践在反复质疑、论证和妥协后所寻求的一次次平衡,其制度背后的实践困境、理论探讨和变革过程值得我国借鉴。

    2014年03期 No.87 2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下载次数:9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专论

  • 政府法制监督:历史与现状

    江凌;

    政府法制监督应当被建设性地理解为一种通过系统的合法性反思来发展法律的机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府法制监督经历了一个回复、发展和繁荣的过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着各种不足。导致这些不足产生的重要思想原因之一就是消极地理解政府法制监督的制度功能。一种积极的、作为法律发展机制的监督概念,有助于对这些不足之处作出有效回应。

    2014年03期 No.87 33-3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下载次数:5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宪法思考

    魏宏;熊瑛;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不仅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前提,而且构成了国家治理体系本身的全部内容。作为人民民主共和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应当基于《宪法》视角,从明确国家的根本性质出发,以完善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制度、完善和发展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为基础,进一步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权力交接制度的法治化,并通过落实符合我国国情的违宪审查制度来实现。

    2014年03期 No.87 3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3K]
    [下载次数:7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行政机关收集的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

    郑曦;

    《刑事诉讼法》规定行政机关收集的证据材料可以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其所指的是实物证据而非言词证据,应包括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这些证据材料欲成为定案证据,需经过关联性、客观性和可采性的审查,尤其是证据的鉴真审查。判断行政机关收集证据程序的合法性,应与侦查机关收集证据程序适用不同标准,审慎适用排除规则,对由此带来的侦查机关通过行政机关"借壳"取证的可能性也应有充分的警惕。

    2014年03期 No.87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下载次数:6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公私利益的平衡: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纠纷公法救济模式之构建

    崔兆在;

    司法实践中,私法处理模式处理因忽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本身的行政性,引发诸多问题。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兼具公法和私法特性,属于行政合同,基于公私利益平衡的考量,应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纠纷整体纳入行政诉讼程序审理,选择公法救济模式,构建契合此类纠纷特点的司法规则。

    2014年03期 No.87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2K]
    [下载次数:1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法律抵触判定原理的反思和重构

    陈吉利;

    上下位法律规范抵触的实质是下位法对上位法的规范逸出、不能与上位法、法律体系和法治原理相容。对抵触的判定包括事实面的规范差异识别和价值面的合法性评价两个层次。合法性评价的任务是审查下位法是否具有设定权、是否逾越设定权范围。由于下位法获得设定权的多途径和设定权界限的明确程度不一,构建抵触判定的四阶原理,完整覆盖抵触的各种情形。

    2014年03期 No.87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7K]
    [下载次数:7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法律时评

  • 突发事件应对中的政府间权责分配与法律责任承担——“11·22”青岛中石化大爆炸事故引发的讨论

    林鸿潮;黎静;

    在公共应急管理中,上下级政府间权责重心的确定应当以应急响应的及时性、应对主体的能力、应急资源的配置、突发事件的信息链等作为考量标准,相关法律责任的承担也应与其权责相对应。当突发事件需要扩大响应时,必须满足事件超出法定主体应对能力的条件,并按照法定程序启动。对于2013年11月22日发生在青岛的中石化输油管道特大爆炸事故,国务院追究了石化企业、黄岛区和青岛市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负责人的法律责任,但其结论应当以上述标准加以检视和思考。

    2014年03期 No.87 6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6K]
    [下载次数:15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依申请公开制度的实施现状与完善路径——基于政府信息公开实证研究的分析

    吕艳滨;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实施以来,政府机关与公众获取政府信息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尤其是依申请公开制度的实施仍面临不少阻力。实践中,行政机关以审查申请用途的方式限制公众申请政府信息,且对于政府信息的范围、主动公开与依申请公开的关系等存在错误认识,申请的处理还欠规范,不公开理由也缺乏依据。推进依申请公开制度,必须厘清公开与不公开界限,取消对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人资格、申请用途的审查,明确界定不公开信息的范围。

    2014年03期 No.87 7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下载次数:19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1 ]
  • 非诉行政案件“裁执分离”模式研究——以浙江法院实践为例

    裴蓓;

    一直以来,非诉行政案件执行中的"执行难"、"执行效率低下"等现象日益严重,影响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随着行政强制执行制度改革的深化,非诉行政案件执行模式的创新、优化,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从浙江法院的实践中,可以看出我国非诉行政案件执行制度的演变背景和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裁执分离"机制的完善需要通过突出法院的司法审查和监督指导职能,政府重新定位以提高非诉案件执行力,落实"程序合法、补偿到位"的原则三方面来实现。

    2014年03期 No.87 80-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4K]
    [下载次数:10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破解行政案件立案难——以纵向监督机制运行的实证研究为视角

    曹玉乾;

    "立案难"问题是行政诉讼的"老大难",立案权配置和监督也一直是困扰中基层法院立案部门的现实难题。法院内部的行政立案权纵向监督机制在实际运行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予以完善,以期能破解"立案难",保护当事人诉权,保障法院公正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形象。

    2014年03期 No.87 88-93+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K]
    [下载次数:5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立法扩展与实践局限: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诉讼的路径选择——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参照”规定的实现为视角

    郭泰和;

    公共企事业单位尽管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参照"行政机关的有关规定执行,但现实案件中法律文本的"参照"却异化为消极性"不参照"。在此背景下,不仅需要将其放置在整个信息公开的法律制度中进行理性解读,而且还需要建立可操作性的程序来实现法律规定的意图,通过权利保障与对裁量权的合理监督来实现文本的应有价值。

    2014年03期 No.87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0K]
    [下载次数:6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案例评议

行政法制比较研究

  • 土地征收公共目的的美法日三国比较研究

    彭立峰;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美法日三国,从土地征收公共目的的立法界定、具体认定和法律救济三个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显著差异与共同经验并存。借鉴其共同经验,我国可借修订《土地管理法》之机回归土地征收目的一元化,并在此基础上明确界定土地征收公共目的的范围,增设公共目的认定程序,引入公共目的异议司法救济制度。

    2014年03期 No.87 107-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下载次数:5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审判权冲突问题探析

    曹达全;

    对于当事人选择诉讼程序错误,法院应当直接移送案件至有权法院,而不是告知当事人另行起诉;为避免法院(或法庭)之间相互推诿或争权现象发生,也应建立和完善法院之间审判权移送规则,明确法院间相互移送和接收案件的责任;将法院之间以及当事人与法院之间的审判权争议,交由审判委员会解决则更为权威和高效,而不应由当事人通过上诉方式获得救济。

    2014年03期 No.87 114-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0K]
    [下载次数:5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私人行政的美国经验与启示——以私人监狱为研究对象

    李年清;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私人行政广泛兴起。私人监狱的存在便是私人行政的典型例证。私人主体参与美国囚犯的矫治有着悠久的历史。近30年来,由于监狱人口的迅速增长和财政赤字的压力,囚犯外包愈发普遍,私人监狱在美国监狱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面对监狱私营化,政府角色更加多元化。为保障私人监狱的责任性,美国最高法院审慎地将公法规范适用于私人主体。

    2014年03期 No.87 122-127+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下载次数:10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域外法律译文

  • 从判例看行政解释的司法审查

    黑川哲志;肖军;

    <正>行政解释——行政机关对法律进行解释——有着多种形态,有的是行政机关在作行政行为时为说明理由而单个解释,有的则呈现行政立法形式——规章、通知等。对行政立法形式的行政解释,司法应该怎样审查?从相关判决来看,多数情况使用了"代替解释式审查"——法院解释取代行政解释。但也有判决采用了"裁量失范审查"——审查行政解释是否逾越、滥用裁量。后者以"行政机关对法

    2014年03期 No.87 128-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下载次数:6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泰国刑事案件被害人赔偿及被告人补偿和费用法

    郭培伟;

    <正>泰历2544年(公元2001年)呈普密蓬·阿杜德国王泰历2544年12月31日现王朝56年普密蓬·阿杜德国王陛下宣布:鉴于拥有一部与刑事案件被害人赔偿及被告人补偿和费用有关的法律是有利的;就泰王国宪法第29条以及第31、34、37条和第39条规定的人民权利和自由而言,本法包含一些与现行法律允许对其进行的限制相关的规定。因此,经国民议会的建议和同意,由国王颁布如下:第1条本法称为"刑事案件被害人赔偿及被告人补偿和费用法",泰历2544年(公元2001年)。第2条本法自其在政府公报上公布之日起生效。第3条在本法中——"被害人"是指生命、身体或者精神遭受他人实施的犯罪行为伤害,且未参与实施该犯罪的人;

    2014年03期 No.87 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法治政府建设的可能图景与路径——基于中欧法治建设论坛的思考

    尚禺;

    欧洲的法治历程,对于中国的法治建设极具观察价值。2014年的中欧法治建设论坛择取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议题,提示我们在未来处于社会转型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法治政府建设中,务必提升法治视野的国际化、法治内涵的丰富化、规范体系的双重化、机制设计的合作协商化和政务过程的透明公开化。这些法治政府建设的可能图景构成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2014年03期 No.87 139-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3K]
    [下载次数:6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新书推荐

  • 《行政强制法》条文释义及应用

    <正>《行政强制法》(草案)自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审议以来,迄今已有6年之久,历经五次审议终获通过,其过程不可违不曲折。作为一部调整行政机关和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关系的重要法律,其实施必然会带来重要影响,一方面会对行政机关的执法行为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在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见,《行政强制法》的出台是继《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之后,我国在行政领域出台的另一部重要法律,它将在促进我国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法律的制定只是其发挥效能的重要前提,法律的生命更在于实施。在实施法律的过程中,正确理解法律显得尤为重要。《行政强制法》虽然在实现语言的通俗易懂方面作了不少

    2014年03期 No.87 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