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读高等学校的“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资格——以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为范本展开的分析

    袁明圣;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是非行政机关被推上行政诉讼被告席的惟一事由,也是法院受理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为学生打开司法救济之门的前提。然而,法院在田永一案中并没有证成高等学校具有“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资格。尽管单方面性、强制性等是行政权的属性,但并非所有具有这些属性的权力都是行政权。

    2006年02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3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9 ] |[阅读次数:0 ]
  • 学校管理司法介入的限度

    王柱国;

    由于学生基本权利的不可侵犯性与学校自主管理的教育规律,司法介入公立学校管理存在一定的限度。这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涉及基本权利的管理行为方属于司法介入范围;复议前置程序是司法介入的前提条件;程序审查是司法审查的主要标准。只有如此,学校管理、学生权利与司法独立三者之间才能保持良性互动。

    2006年02期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论高教法治与大学自治

    王青斌;

    高教法治在我国已初步确立,是行政法治在高教领域的具体体现。而大学自治是保护学术自由的重要机制,在此机制下,大学可以在与学术自由相关的范围内行使相应的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高教法治对大学自治有着保障和规范作用。

    2006年02期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0 ]
  • 论新公共管理与高校治理模式的转变

    雷珉;

    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超越传统官僚科层制模式的一个有效办法是推行新公共管理模式。为此,高校的组织形态应当从设施型转向团体型,将知识管理确立为高校内部行政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目标协议将命令性的管理转变为合意性的治理。

    2006年02期 20-2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8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论行政法的效率原则

    王成栋;

    行政法上的效率是指行政法的制定、实施的成本与其所能够实现的行政主体行政活动以及行政相对人行为的成果之间的比例,是行政主体行政活动的效率与行政相对人行为效率的统一。行政法的效率原则是指以最小的行政法的制定、实施的成本尽可能地促进行政主体行政活动的效率与行政相对人行为效率的提高。

    2006年02期 24-28+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7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7 ] |[阅读次数:0 ]
  • “指导性案例”在行政诉讼中的效力——兼论案例分类指导制度之构建

    王学辉;邵长茂;

    “指导性案例”的效力问题体现了案例指导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征。尽管没有法律拘束力,但“指导性案例”在行政审判活动中的效力是客观存在的。这种效力在形式上来源于法院内部上下级的监督关系,实则可进一步追溯至实践理性。随着案例指导制度逐步走向成熟,有必要通过创建案例分类指导制度对“指导性案例”的效力予以明确。

    2006年02期 29-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5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0 ] |[阅读次数:0 ]
  • 论个人隐私权的行政法保护

    王秀哲;

    从隐私权的私权属性出发,应该确立以私权为核心的隐私权行政法保护理念;行政权力公共利益属性决定了隐私权行政法保护离不开行政公开制度建构;在平衡政府权力与个人权利的关系中,制定个人隐私权保护法,为隐私权行政法保护提供直接法律依据。

    2006年02期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9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价值取向和现实路径

    于兆波;李店标;

    完善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需要首先明确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在宪政、行政、经济、法律、社会、国际等六个方面的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树立现代立法观念,遵循立法决策程序,充分利用地方先行立法权,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现实路径。

    2006年02期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0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国务院批准具有立法权的“较大的市”行为研究

    李兵;

    国务院批准“较大的市”的行为是“较大的市”立法权的依据,因此从性质上说属于立法行为,应以行政法规的形式发布。同时应明确“较大的市”的法定标准,尽快健全批准程序,使国务院的批准行为有章可循,得以规范。

    2006年02期 52-57+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6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穿行于一罚和多罚之间——论“一事不再罚”原则之内涵

    陈无风;

    “一事”即“一个行为”,其判断取决于对违法行为事实要进行一罚或多罚的考量,这种考量应围绕行政处罚效益、比例原则和法安定性原则进行。而对“不再罚”解读应考虑到行为违反的法律规范的个数及其相互关系,若一个行为同时违反了多个没有竞合关系的法律规范,则可以依照不同规范给予多次不同种类的处罚。

    2006年02期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听证主持人实体性权力分析

    白小莉;

    听证主持人实体性权力是指将对当事人实体权利、义务作出配置或产生影响的权力。我国规定了听证主持人的建议权,而没有确立听证主持人建议的约束效力,没有规定听证主持人的初步决定权。根据程序自治原理,并从公正和效率考虑,应赋予听证主持人适当的实体性权力。

    2006年02期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社会转型中的行政调解制度

    朱最新;

    社会转型对作为“东方经验”的行政调解提出了新的挑战。行政调解的内涵随着公共行政的出现而得到更新,行政调解的众多不足在社会转型中也渐渐显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借鉴西方ADR中调解的经验,尽快制定行政调解法,从行政调解范围、程序和法律保障等方面完善行政调解制度,并将信访机构纳入行政调解体系。

    2006年02期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3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3 ] |[阅读次数:1 ]
  • 论行政诉讼中的调解——兼与朱新力教授商榷

    刘东亮;

    当前,我国行政诉讼司法实践中广泛存在法院调解现象,这与《行政诉讼法》禁止调解的规定形成冲突。实践表明,在行政诉讼中适用调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行政诉讼法》应当适时加以修改,确立有条件适用调解的原则,同时明确规定调解适用的原则和范围。

    2006年02期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5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9 ] |[阅读次数:0 ]
  • 论行政诉讼参加类型的架构

    王彦;

    既有的行政诉讼第三人制度架构简陋,设计过于肤浅;相应的理论研究则侧重于第三人发现,忽略了不同第三人的权利差异。借鉴大陆法系的分类技术,引入诉讼参加概念,以必要诉讼参加、普通诉讼参加和行政机关辅助参加重构诉讼参加类型,把各种形态下能够参加诉讼的第三人种类予以覆盖,能够较好地把握不同诉讼参加人的特质,拓宽权利救济渠道。

    2006年02期 8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民事、行政确认判决辨析

    张旭勇;

    确认判决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作用大相径庭:民事确认判决的主要功能是,保障意思自治,为交易繁荣创造融洽的心理基础,并为民事主体的未来安排提供可靠的基准;行政确认违法判决,主要目的是为相对人的损害赔偿提供前提条件,并尽可能地恢复与弥补相对人的心理伤害。确认行政法律关系判决,在理论上存在诸多障碍,其制度空间十分有限。

    2006年02期 9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7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论具体行政行为作为民事诉讼证据

    俞永民;

    确认性行政行为和许可性行政行为等具体行政行为往往成为民事诉讼的重要证据,司法实践中对它们的处理方法各不相同,各有缺陷。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必须有所区别,具体行政行为作为证据在民事案件中出现,它的性质只能是民事证据,对它的审查也只能按照民事证据的规则进行。

    2006年02期 100-105+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8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行政法合理性原则质疑

    王书成;

    作为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合理性原则在中国已经确立并发展了二十多年,但很大程度上仅仅是书面意义上的确立,并未发挥作为行政法基本原则应该发挥的作用,在行政法治实践中近乎处于虚置的状态。通过对合理性原则之源流、法治逻辑等内容的分析,从比较的视角观察,合理性原则并不符合我国的法律传统和制度实践,在实践中造成了一定的概念混乱,给我国的行政法治建设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

    2006年02期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6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论行政行为实现力

    郭殊;

    传统行政行为效力学说中的“执行力”是不全面和不准确的,它并不能涵盖所有行政行为,同时由其包含自行履行效力难免造成语义逻辑上的混乱;而“实现力”概念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力的概念可界定为行政行为自身所具有的,实现自我所体现的行政目标与内容的法律效果。

    2006年02期 11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澳大利亚行政法上反再委托规则研究

    朱应平;

    再委托是行政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反再委托规则是控制行政裁量权的一种手段。在澳大利亚,这一规则的基本含义是:除非委托人同意,代理人无权委托他人代理。反再委托规则并未被绝对化,恰恰相反,在实践中,法院承认它有许多限制或者例外。

    2006年02期 119-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澳大利亚对非法征税返还之诉的解决途径——“分割主义”取代“转嫁抗辩”

    高林;

    在英美法系国家,公司因错交或多交税款而起诉政府税务机关要求返还不当得利时,政府税务机关为逃避责任,往往会提出“损失转嫁”作为抗辩理由。这一抗辩一直得到英美法传统理论的支持,但却受到澳大利亚“分割主义”理论的挑战。

    2006年02期 127-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行政紧急权的模式之争——以美国为例

    李卫海;

    美国总统在采取紧急措施处置危机的过程中,根据与宪法、法律关系上的差异,形成了与时代相契合的四种不同的行政紧急权模式。在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的互动和论争中,我们可以管窥美国危机行政的经验和教训。

    2006年02期 134-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5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规划管理局构成不履行法定职责吗

    潘建明;褚锦龙;刘海燕;

    2006年02期 140-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