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论

  • 构筑建设和谐社会健全的廉政法制体系

    郑传坤;刘志强;

    腐败问题是影响社会和谐的首要因素。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廉政法制建设;适应形势发展,应深化对“腐败”概念及其新特征的认识,需要从“广义腐败论”的视角重新界定“腐败”定义;致力于构筑建设和谐社会健全的廉政法制体系,需要从健全领导干部决策程序机制,进一步加强干部人事法制建设,深化财政制度改革,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司法廉政法制建设,建立并完善公务人员金融实名制和家庭财产申报等方面入手,以便从体制上和源头上遏制腐败。

    2007年02期 No.58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行政法治建设的检讨与反思——可持续发展理念缺失略谈

    谭宗泽;

    当下的行政法治与可持续发展基本上处于隔离状态。从可持续发展视角来检视行政法治,其缺失主要表现为:理论研究的空白;观念意识的淡薄;制度构建的缺位;执法实践的“忽悠”。基于此,必须在行政法治中确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于政府为民服务的观念与行动当中。

    2007年02期 No.58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探究行政自由裁量权

    于丽平;穆丽霞;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权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法律层面和行政职权内容层面看,行政自由裁量权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它的合理存在并不表示这种权力能够被合理的运用。对行政自由裁量权应进行必要的控制和驯服,最佳手段是合理性控制。行政合理性控制的核心内容是通过立法规范、司法审查、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来规范行政权的行使。

    2007年02期 No.58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2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
  • 行政主体行政责任与民事责任竞合的数理分析

    胡肖华;徐靖;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权利保护体系的周密设计、责任主体二元身份的应“域”转换以及行政责任与民事责任“质”的差异共同造成了行政法律责任追究领域行政责任与民事责任竞合这一独特、鲜见的现象。而数理映射原理的巧妙引入则有助于我们解决行政责任与民事责任竞合的问题,并进而归纳其一般处理规则。

    2007年02期 No.58 19-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0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客观真实、法律真实辨析——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视野下

    阮国平;

    无论是追求客观真实,还是追求法律真实,其最终归宿都是为了及时有力地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有效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国家、集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指导下,正确把握好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做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2007年02期 No.58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论个人信息的行政法保护

    刘巍;

    行政主体收集、处理和利用个人信息是一种行政事实行为。我国应尽快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信息主体有权要求行政机关不能随意处理个人信息,公开对其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利用,规定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原则、监督和救济制度。利益衡量是目前协调个人信息保护与行政信息公开的适当方法。

    2007年02期 No.58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26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9 ] |[阅读次数:0 ]
  • 社团自治离不开法律?——以社团规章的司法介入为例

    管瑜珍;

    社团规章是社团成员博弈的产物,必须接受法律控制。但如果法律对社团规章的控制过于严格,将影响社团自治的活力和能力。在保证社会基本法治要求的前提下,应将法律对社团自治的干涉降到最低程度。为此,需引进司法权的介入,同时应以限权审查和程序审查为切入点,以基本法律原则为判断标准,来实现司法对社团规章的有效控制。

    2007年02期 No.58 35-3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4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理论思考

    刘小妹;

    参与式民主理论和民主行政理论的兴起是行政立法发生的理论背景;公众参与行政立法既直接构建了行政立法的正当性,又通过增强行政立法有效性的方式应验并强化行政立法的正当性;获得“正当性”的行政立法具有扩张性,若没有公民参与权的制约以及立法权、司法权的监督审查,不仅不会促进公民权利的保障,反而会挑战行政立法的合法性原则,侵犯公民权利。

    2007年02期 No.58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8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0 ]
  • 论省际区域行政立法协作

    王春业;

    在地方行政立法模式上,我国目前是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的分片分块的立法模式。但随着经济横向联系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几个省级或市级城市构成的共同经济区域或经济带。为了避免几个相近行政区划内行政立法上的相互冲突,就需要开展一定区域内政府立法协作。这是一个值得提倡的发展趋势,但尚有不少法律问题需要解决。

    2007年02期 No.58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7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论我国公益征用概念的内涵界定

    龙心刚;

    征收与征用属于两种不同的制度,各有不同的概念内涵;财产权过度限制应给予补偿,且纳入征用制度为宜。公益征用包括三类:第一类指国家在平时暂时使用或占用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财产,为普通征用;第二类指国家在紧急状态下,临时征用或调用集体或公民财产的情况,为紧急征用;第三类主要指财产权过度限制,为管制征用。

    2007年02期 No.58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首次不罚”制度的法理思考——兼谈行政执法方式的完善

    朱晓燕;王怀章;

    “首次不罚”制度得以合理存在的界域主要是制度实施的必要性与目的设定方面,其实质是将法律赋予执法主体的自由裁量权主动降低为零,但制度本身设计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降低了执法主体的权威性,打破了法律上的平衡,并存在逆向选择的危险,其预期效果并不理想。只有在行政执法工作中坚持执法的原则性,讲究执法的艺术性,增加执法的服务性,方能达致“首次不罚”制度必要性与可行性的有机结合,实现制度设计的初衷。

    2007年02期 No.58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9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5 ] |[阅读次数:0 ]
  • 行政许可条件研究

    王太高;

    许可条件是行政许可设定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行政许可制度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许可条件是申请人能够获得许可的“最高限制性要求”,其设定不仅要做到形式合法,而且还必须兼顾公益与私益的平衡并以必要为限。行政许可设定机关应当遵循上述原则和要求,定期对其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及其条件进行评价。

    2007年02期 No.58 65-7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 论行政规划变更的法律规制

    宋雅芳;

    当下中国的行政规划似乎是在一个法治的“真空”内运行,规划的变更表现得尤为明显,完全不顾及行政行为的信赖保护,也不对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利益相关人予以补偿。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背离了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也极大地损害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尊重。因此,有必要对行政规划变更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反思,从而在实体和程序两方面对行政规划的变更予以法律规制。

    2007年02期 No.58 71-7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9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 论行政调查的法律控制

    金自宁;

    实施行政调查的正当根据在于获取行政管理所必需的信息,但行政调查权力超出必要限度会侵害公民权利。我国目前行政调查适用范围广泛,对公民基本权利有重大影响,但缺少对行政调查的基础研究,有关规定也相当零散。当务之急是澄清行政调查的一般概念,在比较借鉴各国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法律保留、程序公正、比例原则等行政法一般原则在行政调查权行使过程中的约束力并且设立表明身份等程序规则。

    2007年02期 No.58 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行政契约协调机制

    赵建国;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本质,是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形成相互依赖、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经济统一体。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法制协调,而行政契约在法制协调中具有比较优势。故要完善行政契约保障机制,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2007年02期 No.58 86-8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6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对不动产登记的行政法思考

    王达;

    《物权法》的出台对不动产登记的效力、登记的统一、审查方式、责任承担等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如何在行政法层面对登记进行规制尚存欠缺。不动产登记实际上是一种行政行为,应当具有行政行为的效力。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加强不动产登记在行政法上的研究,将有助于解决不动产登记的责任承担,并且提高不动产交易的安全。

    2007年02期 No.58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5 ] |[阅读次数:0 ]
  • 论土地督察制度与土地管理模式改革

    胡平仁;鞠成伟;

    土地督察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重大变革,其实质是通过加强政府内部控制的方式实现有效的土地管理和利用,建立一种“政府自我克制”模式。它发挥作用的核心机制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博弈。这一模式的建立意义重大,但仍存在诸多弊端。我们应当转换思维,在中央、地方之外加入对公民权利的考量,形成“中央—地方—民权”三位一体的土地管理新模式。

    2007年02期 No.58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0 ]
  • 制约权力与保护权利的统一——《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价值取向探究

    魏继华;

    现代法治社会的目标之一是限制公权,尊重和保障私权。《治安管理处罚法》从赋予权力、规制权力、保障权利等方面寻求这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合理配置公安机关权力与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平衡公安机关权力行使和行政相对人权益保护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制约权力与保护权利统一的价值取向。

    2007年02期 No.58 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诉讼期间行政执行双轨制的坚持和完善

    翟小波;

    关于诉讼期间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我国在实践中实行双轨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享有强制执行权的行为,在诉讼期间不停止执行;行政机关无强制执行权而要申请人民法院执行的行为,在诉讼期间原则上停止执行。这种双轨制总体上符合行政法治实践的要求,也是合理的,应继续坚持,但也应做适当修改使之更加完善。

    2007年02期 No.58 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5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行政行为效力理论与确认判决制度

    苏峰;

    理论界对行政行为的成立、生效、合法、无效等基本概念的界定模糊,导致行政确认判决存在众多问题。确认合法、有效判决违反不告不理原则,且与行政诉讼的目的相背。无效行政行为在立法上的矛盾令实务界陷入两难境地,必须对此加以研究和完善。

    2007年02期 No.58 114-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外国行政法制

  • 澳大利亚行政说明理由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发

    朱应平;

    澳大利亚行政说明理由制度包括普通法和制定法两类。在普通法上,行政说明理由制度还未成为一项普遍承认的原则,但是法院也有条件地承认其存在。在制定法上,澳大利亚的《司法审查法》和《裁判所法》对行政说明理由制度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内容主要涉及两类:第一,提出行政说明理由申请需要具备三个实质性要件;第二,申请人必须遵守的程序要求。我国可以从立法和司法实践两方面借鉴澳大利亚的经验。

    2007年02期 No.58 120-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6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法·治·与·行·政——德国行政法在法治国背景下的展开

    赵宏;

    德国现代行政法的建立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在法治国背景之下完成的。法治国思想从最初提出之际,就是对国家行为的法律规范要求。在此背景下,奥托.迈耶提出“依法律行政”,并以此为基础建构起德国现代行政法。德国法治国思想其后经历了从自由法治国到社会法治国,以及从形式法治国到实质法治国的演变。作为对社会法治国的回应,给付行政理论开拓了德国行政法的新视野;而形式法治国到实质法治国的演变,则在实质法治观下对德国行政法进行了重新塑造。

    2007年02期 No.58 128-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27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美国社会保障行政中的听证制度

    胡敏洁;

    社会保障作为维护公民生存权益的基本制度,其中的程序设计往往可能直接影响到公民的实体利益享有。因此,考察美国社会保障行政中听证制度的发展,进而确认听证的具体类型、适用范围以及听证举行的具体环节等基本问题,可以为我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中的程序选择提供诸多理论借鉴与富有意义的启示。

    2007年02期 No.58 135-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8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