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怀德;车克欣;
北京市城管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已经开展十余年,在北京城市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该领域存在的职权界定标准模糊、执法物质保障缺乏、执法队伍结构不合理、职权配制不科学、执法理念、执法方式简单化等障碍直接影响了城管综合行政执法效能的发挥。对此,首先应科学划定城管综合行政执法的权限范围,其次加强城管执法物质保障和执法队伍建设,再次建立城管执法多项职权的协调体制,最后转变执法观念,改进执法方式,提高执法能力。
2008年02期 No.62 1-5+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下载次数:48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9 ] |[阅读次数:1 ] - 青锋;
行政管理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和任务。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转变政府职能,应当依循法治化的途径,具体包括:法律法规的制定要贯彻政府职能转变的思想和理念,落实"三优先原则";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梳理政府权力;清理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对不符合标准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政府权力进行调整;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2008年02期 No.62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1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贺日开;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使我国的行政纪律惩戒规范变得更加完整和系统化。在内容上突出了从严治纪;在程序上对行政处分作了详细的规定,这必将推进行政处分工作的法治化。《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的疏漏之处主要有:没有规定国家对行政机关公务员违法违纪行为的追究时效;没有明确是否适用于行政机关内的聘任制公务员;行政机关以外的公务员处分工作是否参照其执行也未予明确。
2008年02期 No.62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8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崔卓兰;刘福元;
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的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改革中,普遍采用了"制定实施细则"、"规则细化"这类用详尽的规则将裁量权具体化、细节化的方式,有些地方甚至达到了细致入微、不留余地的程度。尽管规则细化具有良好的出发点和切实的效力,但过度使用仍然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从根本上说,促进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良好行使不能单纯依靠规则,在考虑多方面因素和措施的基础上形成控制裁量权的综合体系才是问题的解决之道。
2008年02期 No.62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下载次数:2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7 ] |[阅读次数:0 ] - 韩春晖;
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的反思性研究尚存局限,需要转换研究视角来关注行政主体的内在结构。我国行政主体的内在结构包含职权、名义与责任三个基本要素,它们之间分离与冲突的情形多样存在,对我国行政主体理论形成重大挑战。我国现行法制中包含的基本规则对于协调与处理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完善行政主体理论,促进我国行政法学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02期 No.62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下载次数:1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李昕;
现行立法对确定行政委托被告的规定不尽合理。应在立法上将行政委托和行政代理相区别;在审理行政代理案件时,应将代理机关和被代理机关列为共同被告。对复议维持决定应进一步区分真伪,对真复议维持决定应明确以原行政机关为被告。在原告起诉多个被告,其中有不适格的被告时,法院应先予释明,如原告坚持原诉时,应裁定驳回其起诉,而不应拆分原告的起诉,分别下判。
2008年02期 No.62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5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郑春燕;
公共行政改革的效能革新目标,在法治范围内更好地促进了行政任务的实现,成为勾勒行政组织法理论的主线。而行政组织法学的分析框架,除应修正过去涉及的行政组织类型、中央与地方分权、行政机关编制、公务员法等传统内容外,更应考虑纳入外部竞争机制、整体运作模式、财政自主权、工作人员激励机制、任务、权限、责任三位一体的结构与监督等相关要素。行政组织法的改革,蕴含着行政法基础理论变革的新契机。
2008年02期 No.62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下载次数:18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5 ] |[阅读次数:0 ] - 潘波;
我国进入全面改革阶段后,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和冲突几乎就没有停止过。目前我国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渡时期,权限冲突引发的问题阻碍了经济社会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国有自然资源领域的中央与地方权限冲突就是一个缩影。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需要有一套系统思维和制度框架。应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中树立法律的权威,实行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法律分权。同时完善其他相关制度,以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和谐发展。
2008年02期 No.62 39-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4K] [下载次数:6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唐光诚;
人民检察院通过对职务犯罪行使侦查权实现对行政权的监督是我国行政法学和检察学的传统理论。现实中行政处罚以罚代刑,不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等违反刑事法律问题普遍存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存在局限性。应对传统理论进行反思,确立人民检察院在行政处罚程序中的刑事法律监督地位,设置相应的检察监督机制,以有效地预防职务犯罪和惩治经济犯罪。
2008年02期 No.62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蒋红珍;
非正式行政行为的概念在我国学术界有被混淆和误用的现象,迫切需要比较法意义上的澄清。在对抗主义程序观盛行的关国,对抗性要素是否充分,是界分行为正式与非正式的基准;受形式法治主义观影响,日本采取"是否超越立法授权"的分析路径;受法效意思和行为形式论影响的德国,倾向于用"欠缺法律形式"来界定非正式行政行为的内涵。了解其不同内涵旨趣和形成机理,对我国的概念建构和展开这一新型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2008年02期 No.62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下载次数:10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王立勇;
说明理由是公权力机关对其作出的决定或裁决进行正当性证明的逻辑过程,是正当程序中的重要一环,反映着正当程序的价值追求,具有重要的制度价值,在长期的发展中也逐渐成为英美法系司法判决过程中的一个典型特征。我国对此项制度的关注程度不够、研究不透彻,现有法律规定与实际操作脱节,直接影响着行政行为效力的实现与认定,有必要加以深入研究。
2008年02期 No.62 60-6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下载次数:14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9 ] |[阅读次数:0 ] - 周伟;
《物权法》确立了平等保护、物权法定、公示公信的物权三原则,明确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并对行政权产生了相应的制约。平等保护原则要求国家、集体和个人在土地承包中地位平等,征收土地足额补偿,行政机关侵犯土地承包经营权应承担与私人侵权等同的法律责任;物权法定原则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修改相应的法规、遵守行政法中的法律保留原则;公示公信原则要求行政登记主体按照《物权法》的规定,切实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发放工作和流转登记工作。
2008年02期 No.62 67-7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下载次数:3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余湘青;
警察行政协助应当是行政协助立法与理论的重要观察点。在欠缺明确法律规范约束的情形下,中国语境下行政一体性与行政分权原则的错位、协助义务与警察权积极性的暗合等因素导致警察机关在协助活动中陷入角色错位、主体性迷失和追寻经济理性的困局。依托于行政程序法关于行政协助的一般规定并不能完全解决警察行政协助面临的难题,因此有必要从警察法、警察法实施细则等特别规定的角度来规制警察行政协助,促进警察权的理性运作。
2008年02期 No.62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下载次数:8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李春燕;
公民财产权的排他性支配属性及其在公民权利体系中的地位呼唤法律对行政征收进行有效规制。首先,行政征收立法应遵守法律保留原则,并以公共利益条款限制征收目的。其次,行政征收程序应吸纳正当法律程序的精髓——参与,并且这一参与应是有效参与。最后,在不得不征收公民财产时,行政机关应给予公平补偿。
2008年02期 No.62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9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冬霞;马民鹏;
行政法与刑法尽管是按照不同原理形成的独立法领域,但在各自独立、区分的前提下,二者在规范内容、调整对象以及适用程序等方面存在诸多相互交叉、相互借鉴和彼此依存的内容。在学科研究自我封闭倾向普遍存在的背景下,研究二者之间的衔接、协调和互动关系(包括立法关系和司法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8年02期 No.62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10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1 ] |[阅读次数:0 ] - 王元朋;
现实中有立法赔偿的需求,但在学理上却无法提出完整的逻辑论证,应当在纷繁的论争中分清事实与逻辑,通过审视事实背后的逻辑来完成对立法赔偿的理论论证。对于针对特定主体的违宪处分行为或明显过错下的不作为所造成的实际损害应进行国家赔偿,其过错由议会集体承担。
2008年02期 No.62 8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下载次数:5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