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景宇;
<正>200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的60华诞。6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历了从艰辛到成功的历程,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也相应地经历了从曲折发展到成就辉煌的历程。回顾过去,总结经验,对于我们今后
2010年03期 No.71 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9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文英;
当今,资讯快速流通和运用,一方面满足了公民知的权利,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交易的安全,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但缺乏有效法律规制,会造成资讯的误用和滥用,从而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我们在强调政府信息公开的同时,还要重视公民的资讯隐私权与自决权。法律赋予了公安机关广泛的个人资讯收集权,公安机关在行使该项权力时如何在公益与私利之间找到平衡点,值得我们反思。
2010年03期 No.71 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下载次数:6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王学辉;
发轫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上的当代中国行政法学,因将自身建构在公民权与行政权对立关系这一错误根基之上,而在面对现代行政实务时捉襟见肘。本文从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之类型化视角反思中国行政法学政治背景,呼吁中国行政法学应建立在一个公民权与行政权良性沟通、交流、协商的平台上。置身于此平台之上、不囿圜于"法学上之方法"的藩篱、脱身于西方现代化范式之囹圄的"和谐行政法"为中国行政法学塑造了一种自我意识,并借对中国当代行政法学价值的准确定位、深厚的中国问题意识以及一条"从中国问题出发进入西方问题再返回中国问题"的路径,而结束中国行政法学历时已久的漂泊之旅,解救其于社会转型期的一场整体性危机。
2010年03期 No.71 1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3K] [下载次数:1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闫尔宝;
给付行政是德日行政法学的一个基础概念与分析工具。虽然近年来我国已开始出现对给付行政的研究,但在一些基础问题上(如含义、涉及范围及相关法律问题等)仍缺少较为深刻的领会。在比较分析德日等国在给付行政研究方面所涉及的基本问题后,分析给付行政研究对于推进我国的行政法学总论与分论研究的意义,并进一步指出我国在进行给付行政研究的时候所需要注意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2010年03期 No.71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7K] [下载次数:1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王青斌;
诊所法律教育的兴起对于提升法学教育的水平、深化我国的法学教育改革有着积极的作用。诊所法律教育的开展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在当前,我国的诊所法律教育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改进。
2010年03期 No.71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湘军;
目前我国电信业政府监管机构存在监管职能分散、专业性欠缺、法治化程度低等突出问题,基于"三网融合"的趋势,有必要成立直接隶属于国务院的通信监管委员会,对电信、广电、互联网等实行一体化监管。
2010年03期 No.71 42-4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8K] [下载次数:6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鲁鹏宇;宋国;
行政法具有不同于私法的特殊构造,行政法总能确切地说明"谁应当依法行政",却经常对"谁有权要求依法行政"语焉不详。换言之,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具有"非对称性"。为准确描述私人在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德国行政法上的权利(公权)学说经历了从"保护规范理论"到"新保护规范理论"的发展演进,而私人行政法权利的范围与内容也随之不断充实强化。目前,行政法权利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行政法权利是行政主体调整、分配私人间冲突利益的思维手段或工具概念;其二,行政法权利是非行政直接相对人(第三者)行政诉讼诉权的基础和依据。
2010年03期 No.71 50-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下载次数:2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0 ] |[阅读次数:0 ] - 周勇;
在政府信息公开诉讼中,常会出现政府声称要求公开的信息不存在的现象,姑且将其称作"政府信息不存在"案件。此类案件的审理往往会陷入证明困境,被告应否对"政府信息不存在"承担举证责任、双方举证责任如何分配、法院是否有必要主动调查等问题,审判庭在审理中也没有明确的思路可寻。本文试图以极大发挥诉讼参与各方的证明能力为思维脉络,结合该类案件的特殊性以寻求合理的解决路径。笔者仅结合法理和有限的审理实践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所持观点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2010年03期 No.71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下载次数:10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 郑佳宁;
能源管理涉及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国家安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因此能源管理应当是一种综合性管理行为,行政管理只应当是能源管理中的一个环节。能源管理应当突破单纯行政管理的藩篱,淡化计划性、管制性色彩,增强服务性、适应性功能,设立综合性能源主管部门,实现主管、监管职责分离,完善能源法律体系,改进管理方式,以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
2010年03期 No.71 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8K] [下载次数:9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朱春华;
"农夫山泉砒霜门事件"缘自海口市工商局一则错误的公共警告,伤害了合法商家,造成了社会恐慌,又有损政府的公信力。"砒霜门"并非偶然事件,从法律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肇生事端的公共警告,可以看到它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需求——既能满足风险社会里公众的安全信息需求,又能成为行政机关有效促进法律实施的惩罚(制裁)手段。公共警告像一切权力一样既可能为善又可能为恶,我国相关法制的疏漏造成了"砒霜门"式事件一再发生,需要强化法律治理以实现正义。
2010年03期 No.71 6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下载次数:19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8 ] |[阅读次数:0 ] - 林沈节;
一事不再罚原则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实践中对于"一事"的界定以及处罚仍然十分混乱。"一事",也即单个应受行政处罚的行为,包括自然单个行为和法律上单个行为,而法律上单个行为的认定和处罚争议最大。借鉴刑法理论,可以将法律上单个行为分为牵连行为、连续行为和吸收行为,以确立不同的处罚规则。
2010年03期 No.71 79-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7K] [下载次数:9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江琳;
北京市自1993年起对出租车进行数量管制,据相关文件以及特许方式的分析,数量管制的措施是不合法的,也不符合比例原则。然而,有关数量管制的不合法文件却未得到有效清理,且我国《行政诉讼法》将抽象行政行为排除于司法审查的范围之外,使得交管局在处理申请出租车经营许可时,其管制行为依然有"法"可依,即便该管制行为严重限制了公民的经济自由。鉴此,应该尽快制定和修改相关法律、法规,逐步放开数量管制,对出租车行业实行严格的资质准入,以实现出租车行业的发展。
2010年03期 No.71 8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下载次数:1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