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小军;戴见华;
在现阶段,需要进一步推进建设法治政府。法治政府建设,需要从自我推动走向内外结合持续推动,从建规立制走向注重实践,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平衡权力结构走向错位权力结构,从自律走向他律,从形式法治走向实质法治。所有这些,是我们建设法治政府的方向和任务。
2011年03期 No.75 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7K] [下载次数:6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杨海坤;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工程启动并已经初步造就成为我国取得的诸多举世瞩目成就领域中最突出的一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工程首在立法,并坚持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开放发展的体系,它将随着法治工程建设的进展而自我完善。我国法治建设任务的重点就是实现行政法治,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的法治政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和成熟将集中体现在中国特色行政法律体系的完善和成熟方面。
2011年03期 No.75 10-1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4K] [下载次数:5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沈岿;
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对行政实施的规制,是实现行政法治的重要工具,但它们作为外部规制力量,有其局限之处,尤其是在当下中国的政治、法律情境之中。因此,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法理型统治的选择、民主和法治的意识形态和现实需求、行政的民主合法性压力以及官僚科层制结构等诸多动力之下,行政自我规制一直是推进行政法治的另一重要力量。该力量的效用应予认真对待、予以积极评价,却不可过分依托,外部规制仍然是更需要发展的。
2011年03期 No.75 12-1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下载次数:2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4 ] |[阅读次数:0 ] - 何海波;
中国法律术语外文翻译的精确和统一,是中外法律交流新形势的要求。比较中西相关法律制度的异同,考察国际英文文献对相关概念的使用,本着求同存异、约定俗成的原则,探讨行政诉讼、行政复议、信访,法律、法规、规章,行政行为、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裁决,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行政机关、行政执法人员,行政责任、行政处分、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法治政府等等行政法学关键词的英文翻译,在当前更有重要意义。
2011年03期 No.75 18-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下载次数:18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王麟;
附款现象存在于行政活动的许多领域,如行政立法、行政行为、行政合同、行政指导等。由于附款的渊源、行政行为的地位、概念模式以及思维定式等原因,行政附款一般是指行政行为附款。在行政行为的附款之中,附款是对行政行为的法律效果所加的限制,并与所附行政行为共同构成一个独立的行政行为。是否为行政行为的必要条件或不可或缺条件是附款与行政行为内容规定的辨识标准。
2011年03期 No.75 2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9K] [下载次数:5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晓燕;
政府职能的转变要求公共行政改革沿着公务放权和地方分权的路径进行,而二者的实现都有待NGO组织的发展。中国NGO组织作为一种社会力量在敦促政府依法行政、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国NGO的发展依然面临种种困境。以美国NGO发展的调研范本为依托,从社会角度探寻NGO发展困境解决的路径,最终落脚在NGO发展中的政府角色问题上,当为中国的社会转型、政治改革寻求一条可循的路径。
2011年03期 No.75 3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下载次数:19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郭殊;
非自愿移民是中国移民问题中的最主要形式和突出问题。非自愿移民权利的保障与保障人权、构建和谐社会紧密相关。应当从行政法的角度加强对非自愿移民权利的行政程序保障,特别是从健全移民过程中的听证程序出发,针对移民过程中当事人数量众多的情况,建立听证代表人制度,以保障移民当事人参与权的真正实现。
2011年03期 No.75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贾媛媛;
"房屋限购令"对市场的干预在权力来源、行使方式、政策考量因素等方面存在与宪政原理、行政法原则相悖之处,其权力运行形式亦游离于行政立法的控权范围,跨越了政府对市场的干预界限。作为一种重要的制度安排,政府对市场失灵的"矫治"限度在于市场基本经济规律的恪守与建立在基本权利划定基础上的权利尊重。市场财产权配置、权力与控权力的对比均衡度则应当成为政府是否越界干涉市场主体权利的两个判断基准。
2011年03期 No.75 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K] [下载次数:1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徐晓明;
以行政许可持有人为信息披露义务主体的行政许可信息强制披露制度是一种削弱行政许可持有人信息优势地位、优化行政许可监管对策的重要制度安排。行政许可持有人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具有舒缓监管信息不对称状态、强化行政许可持有人自律、促使监管权力规范运行的价值。行政许可持有人强制信息披露制度的构建,需在遵循利益平衡、比例原则下综合考量利益关联度、信息搜寻成本、信息披露成本、专业化程度、市场竞争度等标准。
2011年03期 No.75 60-65+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雷俊生;
经济结构的复杂化、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增大了政府审计风险,呼唤与之相适应的规制工具。审计程序以其兼容性、中立性、可操作性等品质而成为审计机关规制风险的首选工具。针对我国审计程序存在条款少、风险规制不足等缺陷,亟需从影响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关键点入手进行程序再造,以提高审计机关识别、化解和预防风险的能力。
2011年03期 No.75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下载次数: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郜尔非;
法律根植于社会,社会变迁与公法的发展紧密相连,社会变迁在制度、观念和应用等层面影响着公法的发展,公法对社会变迁具有推动作用。中国正在经历从政治国家一元社会向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并存的二元社会的变迁,这种变迁需具备建立市场经济和确立正确的政府理念两大要素,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与之相适应,中国公法应当在制度层面、观念层面和方法层面对这种变迁作出回应。
2011年03期 No.75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8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万振;陈兴立;
社区是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前沿阵地。加强社区应急能力建设,对于"平安重庆"建设、"和谐重庆"构建、确保重庆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率先在西部全面实现小康具有重大意义。有必要对"紧急事件"、"危机"、"突发事件","危机管理"与"应急管理","应急管理能力"与"应急能力"概念进行辨析,界定"社区应急能力"概念的内涵,辨识社区应急能力构成要素,分析重庆市社区应急能力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加强重庆市社区应急能力建设的现实路径。
2011年03期 No.75 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0K] [下载次数:3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8 ] |[阅读次数:0 ] - 黄学贤;丁钰;
在行政审判中,司法建议应当严格明确以行政行为存续力为效力范围,禁止法院直接以司法建议方式对进入诉讼的行政行为进行具体指导,在处理与行政判决的关系上,应当坚持行政判决的最终既判力。未来司法建议制度必须从文书制作、反馈机制、法律责任、信息公开等方面作出规范。
2011年03期 No.75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下载次数:10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周勇;
在依申请的政府信息公开中,明确的申请内容是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启动的前提之一。行政机关不能简单的以申请不符合法定形式为由拒绝申请人的申请,因为我国现行法律赋予了申请人对申请内容补正的机会。在司法实践中,有关申请内容是否明确、申请人补正是否规范、行政机关对补正后的申请如何答复等问题,由于立法缺乏具体规定、司法经验相对匮乏等原因,尚需审判庭深入思考和审慎处理。
2011年03期 No.75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8K] [下载次数:5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刘训峰;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条规定,若具体行政行为涉及相关主体公平竞争权,则应赋予相关主体原告资格。在竞争法学研究中,有从法学理论角度将反不正当竞争法所保护的经营者合法权益概括为公平竞争权,亦有从司法实践中试图发现并提炼出经营者公平竞争权。为审慎对待该新型权利的创设和生成,有必要结合竞争法和行政法相关理论和司法实践,对公平竞争权是否应当成为法定权利进行评析。
2011年03期 No.75 97-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下载次数:8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袁文峰;
有奖拍违的出台有何依据?它违法吗?各种观点的解释和行政部门给出的法条依据遮蔽了问题的关键。在这纷扰的场景下,只有将其放置于行政任务民营化的背景中,从拍客与行政部门的关系、国家任务的层级与有奖拍违的关系以及设定有奖拍违的权源入手,我们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除了不可以侵入绝对的国家任务外,私人都可以参与行政事务,但无论以何种形式参与,此中都须强调国家的担保责任和由此衍生的指挥、监督及控制责任。
2011年03期 No.75 104-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7K] [下载次数: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