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松年;
<正>(2011年11月1日)尊敬的省长、市长、主任、校长,各位代表、各位来宾:欢迎各位嘉宾和代表参加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请允许我代表行政法学研究会向江西省政府、江西省政府法制办、南昌市政府、南昌市市政府法制办和江西财经大学为筹办本次大
2012年01期 No.77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4K] [下载次数:4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姜明安;
行政裁量自我规制是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基于自律、自行规范行政裁量行为、避免行政裁量权滥用、保障授权法目的实现的机制。行政裁量自我规制相对于行政外部规制而言,具有针对性强、效率较高和成本较低的优势。行政裁量自我规制的主要方式有法的精神、法的基本原则、正当法律程序、行政惯例、行政政策、裁量基准等。行政裁量自我规制的适用必须适当和适度。应该正确处理防止裁量权滥用与促进裁量权有效行使的关系,加强、完善自我规制与主动、积极接受外部规制的关系,健全硬法规制与推进软法规制的关系。
2012年01期 No.77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下载次数:4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1 ] |[阅读次数:0 ] - 湛中乐;苏宇;
我国的"社会管理"是以矛盾化解与风险防控为中心、以基层公共服务、工业安全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外围支持的任务体系。社会管理创新,意味着社会管理需要突破传统依靠科学管理进路的方式,前移监测重心,柔化防控手段,加强社会服务,配合民生工程的经济保障和公共安全客观风险的控制,消除冲突的根源。相应地,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需要保持同样的积极性和敏锐度,这就要求开放评价机制、强调及时的反思和改进。
2012年01期 No.77 13-1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6K] [下载次数:1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王学辉;
走出"诉讼中心主义模式"的观念束缚,须认清社会转型、矛盾多发的现实景况下法律的稳定性尚不能为司法、行政及守法提供足够的可预测性,一味强调司法化解纠纷的主导作用并不能有效化解纠纷,反而极易输出劣质正义。当下开展法官"大调解"运动为时宜之举但非长久之计。于此过程与阶段国情之下,大力探索并扶持非诉讼纠纷化解机制是构建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的必要之举。
2012年01期 No.77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次数:1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石佑启;张水海;
当前,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深刻变革,我国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和方式等也随之创新。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及其实践,在我国已有15年的历程,取得了一定社会成效,也存在诸如执法理念滞后、执法体制机制不顺、执法不规范等需要加以改进的问题。破解这些难题,需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从社会管理创新的整体角度对其进行系统反思。
2012年01期 No.77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下载次数:1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0 ] - 肖泽晟;黄丽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许可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3条在行政法上确立了一个新的连带责任类型,即行政主体和私人共同承担连带责任。行政法上的连带责任应从行政主体之间的连带责任拓宽到行政相对人之间的连带责任以及行政民事连带责任,应从行政许可与行政赔偿领域拓宽到行政处罚等其它领域。行政法上连带责任的实现有赖于建立或重构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诉讼第三人制度,建立行政案件与民事案件的合并审理机制。行政主体在承担责任后要向作为连带责任人的第三人追偿,则有赖于建立"官告民"的行政诉讼机制,否则只能通过民事诉讼机制去追偿。
2012年01期 No.77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1K] [下载次数:1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江必新;肖国平;
要保证"取之于民"的税款能够真正"用之于民",纳税人就应当对政府用税享有知情权。作为纳税人与有关国家机关之间"获知"与"告知"相关联的产物,纳税人用税知情权是一种积极性权利与消极性权利相结合的综合体,它在纳税人的权利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我国,纳税人用税知情权的实现不仅需要相关法律体系的完善,而且需要制度保障的跟进和配套机制的建设。
2012年01期 No.77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下载次数:7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江凌;卢申伟;
行政需要和解,但我国现行法律对行政和解制度尚未明确,因此有必要从现实需要、价值取向、概念分析等角度,对行政和解进行界定和研究,并结合现实实践,从制度、机制、体制等方面进行探索。
2012年01期 No.77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下载次数:1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0 ] - 王青斌;
依法行政的重心在于行政执法。要完成执法任务,行政执法主体必须具备相应的能力。我国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诸多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行政执法缺乏保障而致使行政执法主体的能力欠缺。因而,应加强对行政执法的保障,提高行政执法主体的执法能力。
2012年01期 No.77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下载次数:26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5 ] |[阅读次数:1 ] - 蒋银华;
人性尊严是最高位阶的客观价值,是人类永远追求的目标。人性尊严之彰显,将促进生成民众合法性信念,达成普遍利益认同与共识,从而形成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成为最高判断标准与根本规范,是全体法规范价值体系的根源。人性尊严为国家义务提供了坚实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基础,是国家义务的妥当性规范。
2012年01期 No.77 5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下载次数:7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程琥;
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关于公众参与的法律规范不断完善,法制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当前,我国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的路径选择是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职责、推动社会协同、动员公众参与。这几方面密切关联,均对公众参与社会管理产生影响,有必要分别从公众参与的视角加以分析。
2012年01期 No.77 66-7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0K] [下载次数:3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7 ] |[阅读次数:0 ] - 戢浩飞;
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已深得人心,法治政府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正如火如荼。但何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法治政府,似乎遥不可及,法治政府指标评估体系正是适应这一形势需要而产生。法治政府指标评估体系的基本理论是什么,如何将其置于现实的法治实践中进行考察,如何建立一套科学而合理的法治政府指标评估体系?用比较法学、实证法学等研究方法就这些基本问题进行探讨,是有益的尝试。
2012年01期 No.77 7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下载次数:29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7 ] |[阅读次数:0 ] - 陈鹏;
诚实信用原则应当作为与信赖保护原则、依法行政原则、比例原则、平等原则等行政法基本原则相平行的一项原则引入行政法体系,使其作为法解释之基准,担负补充既有法律规范的漏洞、修正法律体系中的错误之机能。诚实信用原则在行政法领域的适用受公益优先、平等原则以及依法行政等原则的限制,是否应予适用,须以利益衡量方法定夺之。诚实信用原则的规范意涵需在个案中加以确定,但须对个案所应符合的最低限度的标准有所认识。
2012年01期 No.77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下载次数:15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闫尔宝;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颁行改变了《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实施期间的法律关系主体结构,政府作为征收一方直接与被征收人发生法律联系。该条例第25条所规定的房屋征收补偿协议宜认定为行政合同,该条第2款有关规定实质上设立了一种新的行政合同履行纠纷的解决方式。不过,该条规定的实施受到了现行《行政诉讼法》的限制。新的行政合同履行纠纷解决方式是否真正建立,有待进一步论证。
2012年01期 No.77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5K] [下载次数:15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陈越峰;
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的设定和实施,特别是在以公开劫持人质事件处置为例的社会安全事件处置中,面临着谨守最小侵害原则或强调最大保护原则的选择难题。《突发事件应对法》第11条第1款所规定的最大保护原则是在谨守最小侵害原则无法回应实践需求的情况下,对措施妥当性提出的更高标准。突发事件应对措施本身的实质合法性调低对侵害性的要求,遵循侵害与危害相适应的原则。但是,最小侵害原则仍然在特定的情境下适用。突发事件应对中对最大保护原则的适用需要受到动态评估和检视,同时需要与最小侵害原则、侵害相当原则结合评价措施本身的实质合法性,此外还应受到均衡原则的平衡和制约。这一原则,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的具体实施,在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或者设定具体措施及其裁量基准时也应得到遵循。
2012年01期 No.77 97-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下载次数:10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闫志开;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原则应当是赔偿法定、适当限制、平等对待以及区分类型,认定"造成严重后果"应根据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人身自由权、名誉权等权利具体分析认定。在操作程序上,确定抚慰金数额可分为五个步骤。在适用对象方面,认定精神痛苦应以理性第三人标准与具体当事人标准有机统一,我国目前还不宜将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权人扩展到特定第三人,无感受能力之人的赔偿数额应低于正常受害人。
2012年01期 No.77 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下载次数:16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0 ] |[阅读次数:0 ] - 曹鎏;
国务院对"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问责处理构成继非典之后,我国问责发展进程中的另一标志性事件,我们需要以此为契机,重新总结并审视我国问责制的最新进展,从而获得最契合现实所需的我国行政问责制的未来发展方向。
2012年01期 No.77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4K] [下载次数:1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刘向文;王圭宇;
1922年5月28日,当时的苏维埃俄国通过了《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检察机关条例》,首次赋予检察机关以"一般监督"职能。自此之后,检察机关的"一般监督"职能得以继承和发展。目前,检察机关的"一般监督"职能,在俄罗斯联邦检察机关的检察监督职能中仍然占据首要地位,並在发现和消除行政执法过程中许多行政违法行为(作为或不作为)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考察和研究俄罗斯联邦检察机关"一般监督"职能的历史发展、主要内容和实践效果,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012年01期 No.77 129-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下载次数:1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李训民;
针对公私合伙制度(PPPs)下之契约,探究其系公法契约或是私法契约,具有实际意义。英国、德国及美国在公私合伙制度下之发展进程,值得关注;特别是英国成功发展的PPPs,建构"公法下之政府契约"及"私法下之政府契约"之模式足资赞许;德国针对PPPs下之投资契约,是否适合置入于行政程序法下之行政性契约,相关立法沿革,值得注意与效法;而美国行政任务私有化后,行政机关对外购买服务,公权力充分与私部门分享,而未建构监督与契约治理机制,堪致忧虑,特别是契约外包之下,相关法律不禁止境外转包,则服务之质量与法律正当性受到质疑。
2012年01期 No.77 136-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2K] [下载次数:7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