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怀德;
修改《行政诉讼法》首先要确定行政诉讼的目的,即如何在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权益与监督行政机关三者之间作出抉择。虽然三者均可以作为行政诉讼的目的,但无疑保护公民权益应作为行政诉讼的主要目的和根本目的。因为《行政诉讼法》不仅应宣示保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更关键性的是在行政诉讼具体制度的安排上体现和落实这一主要目的,解决目的多元带来的制度困惑和实践难题。
2012年02期 No.78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下载次数:2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7 ] |[阅读次数:0 ] - 方世荣;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过于窄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如受案范围的确定方式有漏洞,对合法权益的保护范围过窄,所针对的被诉行政行为极其有限等等。这些都需加以改进:一是在确定受案范围的方式上,应以概括的方式对受案范围作总体规定后,只对不受理的事项明确列举加以限制,未列举的则全属应受案的范围,使之最大限度地拓展可诉案件的容量。二是将受案范围从仅涉及公民一方人身权、财产权的案件扩大到保护各种合法权益的案件。三是突破目前受案范围只针对部分外部具体行政行为的局限,将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涉及初任公务员的考试录用、解聘、辞退、开除公务员身份的决定等都纳入受案范围。
2012年02期 No.78 16-2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下载次数:30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 杨小军;
修改《行政诉讼法》原告规定,将利害关系明确规定为行政诉讼原告资格。对被告资格的修改完善,以行为者作被告和同级政府为"兜底"被告。经过行政复议的行政诉讼案件,应当以原行政机关为被告,直接解决当事人之间的原始纠纷,做到讼了事结。
2012年02期 No.78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下载次数:2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邹荣;贾茵;
传统行政法理论中,"公权力不可处分"等观点否定行政诉讼适用调解。受此影响,我国法律规定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但行政审判实践中,以"协调"、"和解"等形式变通适用调解的做法一直存在。这一矛盾根源在于将"公权力不可处分"、"当事人法律地位不平等"等学说的绝对化。行政裁量权的广泛存在和契约行政的渐成趋势,使行政诉讼中调解制度的建立具有了充分的正当性。但同时,行政裁量权的有限性和契约行政的局限性,又决定了行政诉讼中的调解应当是一种有限的调解。
2012年02期 No.78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1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0 ] - 董皞;葛自丹;
行政赔偿诉讼是《行政诉讼法》的必要组成部分,作为诉讼赔偿程序不可或缺。同时,行政赔偿诉讼要突破现有的行政赔偿原则和范围,以期最大限度地保障相对方合法权益;此外,由国际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日益增多的涉外行政诉讼案件要求我们细化《行政诉讼法》中的涉外行政诉讼程序,明确涉外行政诉讼准用民事涉外诉讼程序的部分规定、明确几类常见涉外行政案件的诉讼程序。
2012年02期 No.78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6K] [下载次数:8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胡卫列;
构建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应当在《行政诉讼法》修改中规定。公益诉讼作为客观诉讼,不同于以利益救济为根本目的的一般诉讼,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确定范围,既不宜过宽,也要预留发展的空间。建议赋予检察机关和法律、法规确定的特定公益性社团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申请或单独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资格。要根据公益诉讼的特点,设置相应的程序,包括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之前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的前置程序和临时禁令等。
2012年02期 No.78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下载次数:40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7 ] |[阅读次数:0 ]
- 刘莘;
"行政复议法修改专家建议稿"关于行政复议机构提出了三方面的改革的内容:相对集中复议权;设置行政复议委员会和行政复议办公室。关于相对集中复议权的改革方案,是在区县级以上政府设置行政复议委员会,统一管辖本区域内的行政复议案件;实行全国垂直领导体制的部门,继续保留复议管辖权;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关于行政复议委员会和行政复议办公室的设置,主要是从人员组成、委员的资格要求以及职责三方面进行构建。
2012年02期 No.78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下载次数:19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3 ] |[阅读次数:0 ] - 管君;余凌云;
第三部门作为行政复议被申请人,首先需要解决的是行政复议的受理标准问题,即第三部门从事的哪些活动可以被认定为是行政公共权力、从事公共管理活动的行为,从而可以纳入行政复议的受理范围。考察英美法院认定哪些非政府组织的行为可以接受司法审查的经验,以公共权力的行使和基本权利的保障作为主线,以权利的救济和保障作为宗旨,研究针对第三部门行政复议的受理标准,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2012年02期 No.78 4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下载次数:9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莫于川;王宇飞;雷振;
我国行政复议证据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举证责任规定不够全面、证据开示和质证有所缺失、证据认定规则缺失、证明标准可操作性不强且严苛。修改的方向和原则应当是准司法化、兼顾效率与公正、内容体系化。具体来说,应当在总则中规定总体要求,完善举证责任制度,增加证据交换、保全、排除、自认、补强制度,限制复议机关所调取证据的效力,根据行政复议的目的和使命合理设定证明标准,对证据和程序两部分的内容分类归并,等等。
2012年02期 No.78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0K] [下载次数:1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王万华;
反司法化定位下的现行行政复议程序过于简化与内部行政化,欠缺程序公正的基本制度要素,不利于公正解决行政争议。要提升行政复议解决行政争议的有效性,必须开展以提升程序公正性为重心的系列公正程序制度改革,将体现程序公正的基本要素引入行政复议中,在行政复议中确立公正程序的各项基本原则,切实保障申请人的各项程序权利,在此基础上完成正当行政复议程序制度重构,具体包括回避制度、复议案件公开审理制度、言词辩论制度、复议决定说明理由制度等。
2012年02期 No.78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15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杨伟东;
因行政复议的低使用率和应对当前行政争议形势的不尽人意,要求用复议前置替代已实行20多年的自由选择模式,进而促使行政复议成为解决行政争议的主渠道的主张开始出现。然而,把复议前置作为改革方向值得商榷,其理由亦缺乏说服力。塑造行政复议公正性的品性,通过公正性赢得公众和当事人的信任并由此确立行政复议主渠道的地位,才是行政复议改革的根本之策。
2012年02期 No.78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0K] [下载次数:37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9 ] |[阅读次数:0 ]
- 王勇;
社会管理创新内容繁杂,但是,从行政法学的角度出发,可以总结出六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走法治化道路的原则;坚持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核心,社会管理服务化原则;政府放权,权责一致原则;打造透明政府,政府信息公开原则;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原则;社会协同,政府诚信原则。这些是我国社会管理创新应该坚持的最为基本的内容,做到这一点,当前我国各地如火如荼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就不会偏离方向,就会卓有成效。
2012年02期 No.78 77-81+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下载次数:5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肖国平;
财政支出公开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财政支出公开,不仅有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而且有助于财政公平和财政民主,是透明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的财政支出公开制度尚不健全,其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应当是确立财政支出公开中的权利本位理念,走向形式公开与实质公开的统一。
2012年02期 No.78 82-86+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张英民;
摊贩管理的暴力困境是行政处罚权体制改革的副产品,其主要症结在于监督城管的机制缺陷、制度与民俗相冲突两个方面。对比化解困境的三类核心思路:立法调整,需要协调多方利益、时间成本高、无力解决执行难;执法改革,缺乏监督机制与公信力、成效欠佳;公众参与,着眼于强化制约城管权力、引导社会舆论转向,是突破摊贩管理暴力困境的理性选择。然而,公众参与存在被虚置的风险,因此,需要确立契约关系、全程监督等四项保障原则。
2012年02期 No.78 8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9K] [下载次数:1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