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洪昌;古龙元;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不仅是推进国家反腐体系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有机结合的需要,更是对我国不科学的权力结构进行调整变革、提高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推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要在授权改革试点的基础上,通过修改宪法法律做好顶层设计,充分体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积极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作用,确保改革后与行政权、司法权并立的国家监察权能够健康高效顺畅运行。
2017年04期 No.104 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2K] [下载次数:27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张生;
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发轫于西周时期,成型于秦汉时期,经历了台谏(御史台与谏官)分置、台谏相辅、台谏合一的体系演变。监察制度包括职掌巡视纠弹的御史体系与谏诤封驳的谏官体系,两个体系相辅相成便能发挥约束权力的功效;当谏官体系日趋衰弱、与御史体系混为一体的时候,监察制度整体效用也大为削弱。有必要在探究不同监察制度体系演变更替之后,进一步分析古代监察制度权威性的根源、有效性的基础,以及制度理念和功能蜕变的压力。
2017年04期 No.104 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下载次数:4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1 ] - 张瑜;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工程,从源头上厘清基本法律概念关系到改革的顶层设计,进而成为影响改革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必要从监察的概念及其内涵入手,以宪政宏观角度,深入分析"应然"状态下监察权在政体中的地位和职能,并通过分析其与监督权利、纪检权、行政权、检察权等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将监察权定位为国家集中设置的反腐败权,并以其为中心提出国家监察体制构建的构成要素。
2017年04期 No.104 30-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下载次数:15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谭宗泽;陈子祯;
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扩大了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主体,增加了地方政府规章的层级。这种变化满足了地方立法在深化改革中的需求,同时也可能对地方司法造成一定影响。现有的地方政府规章适用规则在如何判断创制性地方政府规章的合法性,如何处理可能发生的新的法律冲突,如何识别事项范围限制等方面存在漏洞和空白。适用规则的不完整可能使法院沦为地方政府规章的执行机关。建议从确立创制性地方政府规章的判断规则、明确事项范围的限制、增加适用冲突的处理规则等方面予以完善。
2017年04期 No.104 3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下载次数:1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王万华;
1979年至1989年十年间,大量与行政管理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公民和企业不服行政决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单行法主要分布在税收、行政收费、金融、资源保护、工商行政管理等行政管理领域。分散的单行立法建构了有限的行政案件范围,将可诉行政行为限定为行政决定,将可获得司法保护的权利限定为人身权与财产权。这一时期行政案件的审理程序主要适用《民事诉讼法》(试行),单行法仅在《民事诉讼法》之外规定了原告资格、起诉期限、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关系等行政诉讼制度,并确立了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为原则的行政强制执行体制。早期行政诉讼立法直接影响了1989年《行政诉讼法》的结构和内容。
2017年04期 No.104 4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 [下载次数:9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曹淑伟;
确认行政行为无效诉讼是否适用起诉期限,存在"否定说"、"肯定说"和"中间说"。必须首先厘清上述三说的合理与不合理之处,应将"肯定说"修正为"有限肯定说",即原则上适用起诉期限,对已确认的无效行政行为,法院有权排除期限适用;同时建立适当机制发挥行政自我纠错和过滤功能。其次开展实证研究,探寻"三说"的现实困境。再次,运用皮尔斯实效主义法学对四说进行法经济学分析,证明"有限肯定说"具有经济优势。最后,研讨"有限肯定说"的制度进路:建立原告超期起诉提供证据制度,建立被告处理前置及其责任制度,完善无效行政行为举证责任分配制度。
2017年04期 No.104 6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2K] [下载次数:10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闫映全;
行政诉讼实践中出现的滥诉现象即行政滥诉。行政滥诉以权利相对性理论为基础,与诉权理论紧密结合。在构成要件上,行政滥诉以拥有诉权为其前提要件,主观上要求当事人存在恶意,客观上要求有浪费司法资源的行为,结果上要求对法院和对方当事人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另外,行政滥诉以提起大量案件为手段、利益相关性认定困难、主体存在联系等特点都对行政滥诉的构成要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法律规制上,既要从诉讼本身规制,也要从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和信访考核机制方面着手,建立信息公开收费制度,改变信访考核标准。同时,要注重滥诉规制与当事人权利保护的平衡。
2017年04期 No.104 78-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下载次数:16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2 ] |[阅读次数:0 ]
- 何兵;
警察的军事化是指作为执法机构的警察,不断仿效军队思维和军队模式的过程,包括大量使用军用武器和装备:闪光弹、狙击枪、冲锋枪、特警组;用情报机构的方式,收集政治活动和政治人物的信息,以及采用更具有攻击性的风格进行执法等。美国警察军事化始于20世纪50-60年代,"911"后,由于突出保障"国家安全",导致警察基金充沛,权力扩张,"战争思维日炽"。后果:(1)警察滥用枪械和暴力,每年被警察击毙的人数,保持在千人以上。(2)族群对立加剧。黑人被击毙的概率是白人的三倍,大多数是穷人。(3)军事化的警察频繁地被用来应对和平的游行示威,威胁和损害公民权利和媒体报道。美国学者认为,警察军事化是20世纪以来不为公众所警觉,但影响美国最大的侵犯自由的行为。虽然奥巴马总统声言要控制警察军事化倾向,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2017年04期 No.104 118-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下载次数:5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毕洪海;
执行一体论是当前美国法学界与政治学界一种非常盛行的理论,被用来为总统作为执行部门首席执行官的主张进行辩护。执行一体论虽然是在里根总统时代正式登上舞台,但其制度根源在于"执政"(executive)与"施政"(administration)的区分。执行一体论具有强弱不同的版本,其主要的理论依据是总统通过控制行政部门而对全体人民负责,从而实现民主正当性并追求政策层面的统一。然而执行一体论在文本、结构以及原旨层面都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在具体制度的安排方面也无法全然支持执行一体论的内容。在理论上,民主正当性与职能专业化等所支持的独立性存在冲突,而且执行一体论并不是保证行政部门民主正当性的唯一方式。就其未来发展而言,应该警惕全权式的执行一体论。
2017年04期 No.104 125-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赵力;
在美国联邦制框架内,各州内部实施单一制政府体制,地方政府享有一定自治权。州与地方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冲突主要表现为地方规划与州规划的内容冲突和目的冲突。为解决规划垂直冲突,各州在保障州规划优先地位的同时,对于州权力进行一定限制。州必须尊重和保护地方政府的自治权力,州的活动范围有一定限度。在决策过程中,地方政府享有发言权,地方利益必须获得充分考虑。美国寻求州的整体利益与地方自主性间的平衡的制度设计,为我们思考不同层级政府规划权力配置问题提供了一定经验。
2017年04期 No.104 136-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