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登峰;
我国对于统一行政法典的探讨,已经经历了"行政基本法"和"统一行政程序法"两个阶段,现在学界又提出"先制定行政法总则,后编纂行政法分则"的思路。行政法典只能是关于一般行政法的法典,其内容也主要应是程序性的,包括行政组织设置程序、行政行为程序、行政执行程序和行政救济程序四部分。即便如此,其编纂也面临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实践证明,民法典选择的"单行法先行"路径是成功的,行政立法应借鉴民法典的编纂模式,逐步推进。将来,应当按照"类行为程序法先行模式"继续推进统一行政程序法的制定,在协调党内法规和行政法规的基础上推进统一行政组织法——特别是行政机构编制法的制定。这些重点和难点问题解决了,制定行政法总则进而编纂行政法典的条件也就成熟了。
2021年03期 No.127 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7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黄先雄;
我国《民法典》并非纯私法性质的法典,其中包含了较多的公法规范。这部法典中的财产权规范从四个方面设定了政府行为的边界:一是政府对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具有消极的、不得侵犯的义务;二是在法定情形下政府具有采取积极措施促使民事主体实现财产权和保障其财产权不受他人侵犯的义务;三是政府可以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征收征用或限制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四是政府代表国家依法行使国有财产权。对于后三个方面,《民法典》只作了粗略的规定,要将这些规定落到实处,一方面有赖于我国已有的行政法律法规规章乃至司法解释,另一方面取决于我国未来行政立法的不断完善,尤其是有关国有公物和国有私物的立法。
2021年03期 No.127 1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9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周海源;
《民法典》广泛认可行政法规对民事制度的创设,而《立法法》第8条规定的"民事基本制度"的内涵不够明确,造成行政法规创设民事制度的界限模糊。实践中,部分民事活动具有公法效果,交易安全需行政权加以保障,公有制经济与行政机关的关系特殊,这奠定了行政法规创设民事制度的正当性基础。当然,依《立法法》第65条,国务院的职权立法权被限定于行政管理事项。兼顾上述两方面需要,"民事基本制度"的解释应兼采"侵害保留学说",对与基本权利对应的民事权利的限制实行严格的法律保留,不涉及上述权利限制的民事基本制度则进行弹性化改造以允许行政法规有限介入,民事非基本制度的创设相对宽松,但也应受程序与内容两方面限制。
2021年03期 No.127 2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9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史全增;
村委会在重大公共卫生风险防控的参与过程中,承担着自治职责、法定职责和辅助职责,为了化解村委会参与中的若干现实困境,需要予以法治化改善。因此,应当以村委会的宪法地位为出发点,以"帮助者"的角色定位充分激发村民参与的积极性。村委会既可以广泛参与不涉及行政强制措施的任务;还可以在行政机关的指挥下,参与实施涉及限制人身自由、财产权等行政强制措施的任务。基于村道的所有权归属与利用目的,村委会有权封锁弱开放性村道,并限制非本村村民的通行,但应当遵循比例原则的要求。
2021年03期 No.127 3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1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贺昱辰;张泽宇;
<正>2020年10月24日至25日,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20年年会于天津市召开,同时以腾讯会议形式线上举行。本届年会由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主办,南开大学法学院承办,允公律师事务所协办。来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中国法学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天津市市委及政法委等单位的500余位行政法理论界、实务界的学者、专家参加本次盛会,其中200余人通过线上方式参与会议。2020年初,
2021年03期 No.127 4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2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郑尚元;
新中国成立后,公务人员退休金完全由财政直接转移支付,国家并未实施养老社会保险制度。从2015年1月开始,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在其工作人员收入中开始代扣养老保险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将形成相应的养老保险基金。该基金将成为日后达到退休年龄的退休公务人员,甚至包括已经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的资金来源。公务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这样关切每位公务人员切身利益的基本经济制度,尚未启动立法。不论从公务人员工资中"扣钱",还是对公务人员予以相应的养老给付——支付养老金,皆须依据法律规定执行。公务人员参加养老保险,履行缴费义务及享受养老保险给付,亟待法制之实现。
2021年03期 No.127 6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8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杨鹏;
当代立法中行政立法与立法技术的进步紧密相连、难分彼此。立法的技术逻辑是立法技术的核心和精髓,其旨在将立法者意念中的法律转化为执法者、司法者、守法者可以理解的规则,进而现象化为社会秩序的现实。立法技术中的数理逻辑可以作为防范立法失误的重要提醒和技术保障;数理逻辑使法律语言更为言简意赅;常理逻辑将法理寓于事理,保证立法合乎事理、循于情理;法理逻辑强调理论性、观念性,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法治理念落实,指导立法实践。然而当前立法技术在上述逻辑层面依然存在问题,故在未来立法时应努力做到开篇确立原则、破题界定概念、诸法协同共进、排列逻辑一致、避免歧义表述、字词搭配得当、条文删繁就简、内容顺应民意。
2021年03期 No.127 7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张少波;
行政复议的行政司法性质,决定了其具有监督纠错的应然优势。实证分析发现,行政复议监督纠错功能面临选择性适用轻微纠错决定、重程序纠错轻实体纠错、协调结案弱化监督纠错效果、无效行政行为脱逸监督纠错体系以及监督纠错辐射效应不足等实效困境。问题的根源在于:行政复议纠错体系设计不科学,调解和解制度异化为协调结案,行政诉讼被告规则导致复议机关偏重"利益——风险"衡量,监督纠错配套保障严重不足等。在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和《行政复议法》修订时,应完善行政复议纠错体系,优化调解和解制度,重构行政诉讼被告规则,强化监督纠错配套保障措施,以增强行政复议监督纠错的法律实效。
2021年03期 No.127 8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下载次数:2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章程;
我国行政协议由单方行政行为的概念出发,经诉讼法突围,最终进入司法实务进而凝结成一般规范。这种历史惯性使得行政协议诉讼规则大规模地承袭单方行政行为的诉讼规则,而我国行政机关无法提起诉讼的传统,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套诉讼规则,使得单纯合约性争议的当事人主义诉讼被忽视,造成诉、审、判之间杂糅与错位等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实体上厘清行政协议与行政行为这两个法律用语的关系,进而按诉讼类型区分、融合及转换适用不同的诉讼规则。
2021年03期 No.127 103-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查云飞;
受智慧审判启发,在线政务服务和各类行政执法领域都出现了裁量自动化现象,尤以裁量辅助系统为代表。裁量自动化能提升行政效能和规范裁量权的行使,也需经受既有学理的检验。按裁量过程中是否有人工介入为标准,裁量自动化分为裁量辅助和全自动裁量,裁量基准和一般裁量可为前者提供理论支撑,但后者不仅在理论上无从证立,也被域外立法排除。行政裁量自动化应定位于辅助功能,可纳入整体行政流程再造体系予以开发,在类案推荐、结果参考、偏离监督(预警、督查、监察)等方面予以积极利用。
2021年03期 No.127 114-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5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1 ] |[阅读次数:0 ]